第(2/3)页 “你呢,培训不是你来?” 李长安才不想当老师呢,他给自己找了别的活。“你是总编,这活儿我抢不着。再说了,规划议题,组织调研,出版印刷,市场销售,这后面事儿多着呢。咱俩一起商量,各自分工。” 钱韦明也没编过书,听着感觉很靠谱,也就没挣扎。 回到城里,叫人腾出来几间屋子,找人刻了匾,“大宋经济研究局”的学社就此成立。 研究局分为几个组: 第一重要的,钱韦明亲自带队,大宋商业新闻组。 报道泉州、扬州、成都、江宁、长安、济宁、汴梁几大商业城市的重要产业变动。 一个组十个人,每人分管不同的行业,自己去建立信息渠道。 第二组,榷货交引组。 实际上就是大宋金融信息版,榷货务约等于期货交易所,交引务约等于期货债券交易所。 一年动辄几千万的交易,不得不单独成立一个版块。 第三组,新法探究组。 专门研究和查证新法的落实情况,点评政策实施,引导民间舆论。 第四组,民间商业新闻。 这个负责报道汴京的各种商业消息,即时性比较强,也是李长安留着发财的地方。 学社分为主编、副主编、主笔、研究员、一般文书。 太学过来的都是官迷,听说将来能被御史台收编,那一个个的争着表现,简直视金钱如粪土。 大家都是奔着经世济民来的,怎么能提钱呢,忒俗! 李长安也没闲着,出版一本周刊,虽然说最开始可能只是月刊,可技术工作几乎是一样的。 纸张要选吧,油墨要定吧,印刷技术要验证吧,发行渠道要拓展吧,合作商家要洽谈吧。 这么老多事儿,他决定亲自出马,去一趟“财经会”。 “大宋财经周刊,将是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为我们商人发声的邸报!” “凝聚共识,交通互助,这是周刊的唯一宗旨!” “商业是繁荣天下的唯一途径,必须要让所有人重新定义商业,给予我等尊重!” “御史台,将成为我们保护自己的坚强后盾!” .............. 口号都没喊完呢,底下的五十家会员老板就高潮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