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要他从崇拜这本“宝典”到尝试改变其内容,无疑是一大挑战。 周乔不屑地看了他一眼,“你得花点心思,也得拿出些诚意来。别心疼那点钱!不过话说回来,你到底压了多少货?” 陈行琅虽然只是个小批发商,但在1984年已算是有些家底的人,至少比刚刚开始倒腾服装几个月的周乔有钱得多。 那时,想要请像姜黎黎这样的国民偶像帮忙宣传,简直是天方夜谭。 在那个年代,男女演员们大多还在领固定工资,拍一部戏的片酬可能也就一千块左右。 而如今,顶级明星的片酬动辄上亿,收入远超许多上市公司的年利润。 但回到80年代,即便姜黎黎这样的当红女星,其商业价值也未必能胜过周乔。 当时,演员们还不懂得如何将名气变现,接拍广告的报酬也不过一两千块。 因此,如果仅是拍摄不需要对商品质量负责的广告,费用自然不会太高。 只需穿上陈行琅提供的衣服拍照,或许就能登上《时装》或《大众电影》封面,这样即使手头积压再多的大衣也能迅速售罄。 周乔好奇的是,陈行琅作为一个小批发商,同款大衣最多能压几百件呢? 以70元的成本价计算,这批羊毛大衣的价值也有几万块,值得陈行琅努力争取一个杂志封面。 经过一番思考,陈行琅认为周乔的想法可行。既然现在再找人拍照来不及,且2月已经过去,3月的杂志封面又太迟。 不如等到年底或提前用其他款式试试效果。这个主意让陈行琅心动不已,因为这可能是赚大钱的机会。 他问周乔:“周姐,你的这个点子可比一堆杂志值钱多了,你怎么就这么轻易告诉我了?” 周乔回答说:“我这点子确实值钱,但能赚钱的不只是那些积压的大衣。陈老板,我想和你长期合作,大家共同进步,岂不更好?” 她意识到,在服装行业里,赚钱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在于抓住机会。 周乔并不满足于仅仅经营一家小服装店。她看到陈行琅从一个小批发商成长为业界翘楚,心里也燃起了同样的梦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