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张萍没有阻止丈夫的抱怨,她同样不解孙校长为何倒向了周乔。毕竟从前他对他们家的紫萱可是十分看重。 周建安认为不能让周乔参加高考,因为大学生的身份确实有用。 现在周乔已经抢走了原本属于他们家紫萱的“靠山”,一旦成为大学生,她的影响力只会更大。 当张记生意兴隆时,每月给小舅子一家一百元,周建安并不在意;但现在,他不仅觉得这笔费用过高,甚至想要辞退侄女周珊。 相比黄嫂快餐的精简人员,张记生意不如从前,却还要支付高额工资,这让他感到不满。 张萍则不同意降低工资,她说:“我只听说过涨工资,没听过降工资的。” 张家人因这份高薪而高兴,尤其是父母对她赞不绝口。 如果降低工资,首先反对的就是张家的两位老人。 至于把周珊叫回家,张萍倒是同意,包吃包住,工钱不多,还能给她买衣服。这样每个月也能节省一些开支。 当一个月的收入只有几百元时,几十块尤为重要。 张萍经营的小吃店近来生意清淡,她决定削减开支,首先想到的是减少周珊的工资。 表面上,张萍答应了这一措施,但心里盘算着,账目由她掌控,到时再悄悄地把钱补上。 周珊在张记小吃店的几个月里,享受到了县城生活的便利。 包吃住的生活让她养得白白胖胖,不再像乡下时那般晒得黝黑。 尽管如此,她并不愿意离开这家已经习惯了的地方,尤其在店里其他人也没有被解雇的情况下。 然而,张萍委婉地通知她不必再来上班了。 周珊虽有不满,但她明白单凭自己无法改变现状,只好默默接受,表示会回到大河村去。 回到家后,周珊的母亲王金桂大发雷霆。她抱怨道,当初开店时说得好听,一家人应该团结一致,现在赚钱了却不愿意分享成果,连自己的侄女也不留。 家里的农活因为少了几个劳力而变得繁重,王金桂更是觉得不公平,认为周建安一家占了便宜还不肯让步。 面对母亲的愤怒,周珊只能假装劝阻,而王金桂则越发激动,甚至冲向了周老太的房间发泄不满。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