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走~” “不亲自看一下到底有多烂,我都不知道该怎么骂?” 三兄弟结伴杀向电影院,买票,入场。 一个半小时后,强忍着中途离场的冲动,硬扛到最后。 出来刚好被记者堵到:“张导,宁导,曹特务,你们是刚看了《大灌篮》吗,有何感想?” 曹特务是曹炳琨的绰号,最近因为接连演了两部谍战片,还都是男主角,被冠以这个绰号。 宁昊满脸便秘,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他和周董刚刚才合作过《爆裂鼓手》,取得不错的票房成绩,没想到转眼,来了拖大的。 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该如何评价,干脆落荒而逃。 《大灌篮》是标准的粉丝电影,割韭菜的~ 周天王这两年各种玩票,仗着自己的粉丝数量着实过了一把瘾。 粉丝们也够宽容,偶像想玩,我们就哄着。 《大灌篮》这种片,居然拿到了一亿票房。 说起来,自从《霍元甲》后,好像电影票房过亿就没那么难了。 每年都有破亿的作品诞生,破两亿倒是还有一些难度,但破亿,只凭粉丝就能轻松突破。 轮子哥现在还能尽情挥霍,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明年。 明年《刺陵》之后,他和老朱的口碑彻底崩塌,沦为票房毒药。 《大灌篮》,居然还有人评价轮子哥的演技。 拜托,轮子哥什么时候有演技的? 什么?《爆裂鼓手》? 《爆裂鼓手》不一样,那个属于本色演出,不需要表演。 音乐人饰演音乐人,天然有加成。 如果抛开粉丝,从专业角度看《大灌篮》,真的是大烂片。 大概是星爷弄出了《少林足球》,朱艳萍也想跟风,《大灌篮》其实就是低配版的【功夫篮球】。 票房完全就靠轮子哥一个人撑。 阿sa是背景板,陈柏霖发福了,刘耕宏那时候还是小透明。 内地慢慢火起来的闫妮、黄渤在里面做配,香港有曾志伟和吴孟达,完全就是两岸三地大杂烩。 关键厨子不好好做。 港星偶尔讲粤语,湾湾一副台湾腔,内地的时不时冒一句方言,风格都不统一,给人一种非常严重的山寨感。 这完全就是朱艳萍的锅。 一部电影,风格不统一是最低级的错误。 这种错误朱大导演居然都会犯,说明就是玩票。 主演玩票,导演也玩票,电影能好看才怪。 之前张辰说刘振伟是北上吃相最难看的导演,现在还要加上一个朱艳萍。 完全就是把内地观众当傻子。 关键,傻子贡献了一个亿! 让人无语! 整个春节档,先是《长江七号》,后是《大灌篮》,把观众直接看郁闷了。 有观众禁不住留言:早知道是这样,我还不如再看一遍《环太平洋》。 《环太》的宣发团队立马跟上,撒钱般的一波宣传,居然让日渐走低的票房又回了一波血。 所以说,电影好不好,全靠同行衬托。 对于《长江七号》和《大灌篮》,张辰自然是没有多嘴。 《长江七号》是不能喷,《大灌篮》是因为人情,周董毕竟参与了《爆裂鼓手》。 说起来,周董得感谢宁昊,《爆裂鼓手》现在是周董的代表作。 每当有人喷周董演技差的时候,杰迷们都会搬出《爆裂鼓手》,哪里差了了,你才差,你全家都差~ …… 经过紧张的整理,《科幻电影避坑手册》终于与观众见面。 张辰专门为此发了一篇博客: 【手册就是一本工具书,大家就不要要求文笔了。 但对一些新人导演和没拍过大制作的导演,应该都有一些帮助。 作者栏的名字虽然是我,但其实是整个剧组的集思广益的结果,所以混剧组的在这本书里应该都能找到共鸣和启发,希望能够帮到你们。 祝中国电影越来越好~】 后面附上文件的连接,随意下载,这一无私的行为立马收获一大波赞扬: 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徐科第一时间下载,翻看之后如获至宝,越翻越是喜欢。 他对这些东西一向感兴趣,《环太》拍摄的时候甚至还专程去探过班,但探班才能学到多少,远不如手册来的直接全面。 北电也同一时间宣布,将《科幻电影避坑手册》列为导演系必修课程,同时张辰进入北电名人堂。 手册真的就是一本手册,分门别类的罗列了《环太平洋》电影从筹备到上映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并且详细说明了这个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预算,制片,拍摄,后期,特效,演员档期,国外演员的协调…… 记录的非常详细,圈外人看,可能会觉得有些枯燥。 但圈内人看,都认为是宝典。 网上有聪明人将手册打印出来,再加上星辰娱乐之前公布的一百多张概念图合并装订成册,做成《科幻电影避坑手册》PLUS版本,淘宝定价19.9包邮。 销量居然还不错。 影视行业的人,许多人都入手了一本留作纪念。 电子书哪有实体书翻的有感觉。 而且这手册可不单单是针对科幻电影的,里面的很多问题,普通的大片也会遇到,与其说是《科幻电影避坑手册》,不如说是《大片拍摄指南》。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