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要知晓,蓟镇可是京师的最后一道门户,乃是重中之重,除却朝野中的衮衮诸公,谁有资格在这个话题上高谈阔论。 沉吟半晌,见得天子的表情不似作假,卢象升方才有些谨慎的拱手说道:"回陛下,臣远在大明为官,对于京中事物不甚了解,但我大明军镇积弊多年,想必蓟镇也是败絮其中。" "若有可能,还望天子整饬蓟镇,重现昔日戚少保之光辉。" 他虽是文官出身,但自幼喜爱军事,尤其因为天生神力的缘故,可是没少与军中的那些"兵痞子"打交道,并且极为崇拜那位"百战百胜"的戚少保。 "唔.." 闻言,案牍之后的天子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并没有在这个话题中加以讨论,而是紧接着问道:"爱卿对辽东局势如何看?" 辽东局势,自万历末年开始便是朝廷中经久不衰的话题,就连会师的"考题"中也有涉及。 "回陛下,臣未曾去过辽东,不敢高谈阔论。" 出乎朱由检的预料,身前的文官并未如同朝野中的那些衮衮诸公一般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反而坦言没有去过辽东,本就对卢象升抱有好感的朱由检对其更是满意。 "辽西走廊自古以来便是北方游牧民族问鼎中原的要道。" "纵然雄伟如成吉思汗面对着地形狭窄的辽西走廊也是束手无策,不得不谋求他路。" "却不知爱卿是否知晓,成吉思汗走的是哪条路?" 略微沉思了少许,朱由检便是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声音中隐隐有些迫切,这位赫赫有名的"卢阎王"可千万不要让他失望。 "成吉思汗三次围攻金中都(北京)都是舍近求远,放弃了地形狭窄的辽西走廊,转而翻越燕山山脉.." 如此冷门的问题,换了寻常文官或许便会在天子面前出丑,但卢象升自幼喜好军事,对此倒是不算陌生,一边自脑海中搜寻记忆碎片,一边斟酌着言辞。 但很快,其脑海中便是灵光一现,胸口剧烈的颤抖着,面露不可思议之色。 昔年有成吉思汗领兵翻越燕山山脉兵临北京城下,难不成辽东建奴也会舍弃辽西走廊,围困京师? 如今女真鞑子已然迁都沈阳,朝廷在辽西走廊仅剩锦州和宁远这两座孤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