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278章 心意已决-《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


    第(2/3)页

    那些张家口堡的晋商之所以有底气,公然无视朝廷禁令,与辽东建州女真及草原上的蒙古鞑子"眉来眼去",仰仗的不就是手中近乎于掌握着宣府镇五成以上的粮草,笃定朝廷不敢对他们"翻脸"。

    两百余年的传承下来,各个世家大族早已构成了一张足以通天的关系网,上结宗室藩王,下交各级官员,维系着共同的利益。

    "哼!这帮蛀虫!"

    闻听耳畔旁响起的声音,朱由检本就阴沉的脸色不由得愈发难看了几分,其凛冽的声音也是在乾清宫暖阁中炸响。

    国朝初年,太祖吸取前元教训,为了表达对读书人的尊敬,给予他们种种特权,但却不想"弄巧成拙"。

    这些特权阶级早已彼此勾结,共同蚕食着大明。

    "陛下,还望三思而后行。"

    司礼监秉笔王承恩终日陪伴在朱由检身旁,自是轻而易举的便意识到天子话语中的"不甘",也知晓天子怕是仍没有熄灭设立税课司,改革商税的念头。

    "朕知晓。"

    "大伴放心,朕不会轻举妄动。"

    深吸了一口气,强压住心中万千思绪,朱由检缓缓抬起头,迎着王承恩惊疑不定的眼神,斩钉截铁的说道。

    作为拥有"上帝视角"的后世灵魂,朱由检深知如今的大明经过两百余年的传承已是积弊重重,腐败的官僚体系也是积重难返,自是无法像整饬军权那般"简单"。

    直至如今,朱由检都对自己皇兄朱由校的真正死因有所怀疑,总觉得他的落山有些莫名其妙,更别提还有明武宗朱厚照的前车之鉴摆在眼前。

    如此前提之下,朱由检自是不可能轻举妄动。

    "辽镇那边,女真鞑子消停了?"

    不知过了多久,大明天子清冷的声音再度于暖阁中响起,使得心神稍有些放松的司礼监秉笔再度紧张了起来。

    纵然天子已是给予"陕西民乱"莫大的重视,但在王承恩的心中,仍是远远无法与辽东的建州女真相提并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