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回禀陛下,陕西巡按陈奇瑜有勇有谋,指挥若定,可为延绥巡抚。’’ 良久,次辅刘鸿训缓缓起身,沉稳坚毅的声音响彻在暖阁之中。 这陈奇瑜本就是因为早年间于地方上政绩过人,才被掉回京师,入都察院为官,与陕西当地的官僚没有丝毫交际。 虽说今次平定陕西民乱,绝大部分功绩都是陕西巡抚洪承畴及白杆军主帅黄得功,马祥麟等人运筹帷幄而造就的。 但如若没有陈奇瑜坐镇西安筹措粮草以安民心,只怕陕西各府县的混乱局势还会再严峻几分,更别提其麾下的"标营"更是活捉了几条"大鱼"。 如此种种,自京中而出的陈奇瑜自然是延绥巡抚的最佳人选。 闻声,东阁大学士孙承宗的眼眸先是波动了两下,随后也是微微颔首,表示同意。 有这两位阁臣表明态度,暖阁中的其余朝臣自是没有反对的意见,毕竟这陈奇瑜的功绩可是实打实的。 "准了。" 不多时,朱由检清冷的声音于暖阁中响起,其眼眸深处也是涌现了一抹不易察觉的满意之色。 这便是朝廷没有"党争"的缘故,若是放在前些年,只怕心思各异的朝臣们会为了这一个"封疆大吏"的位置吵得不可开交。 毕竟那陈奇瑜既不是所谓的"东林君子",又不是权倾朝野的"阉党"门下,如此根基薄弱之人,岂能担任如此高位。 有奖有罚,这才是治国之道。 虽说自己此前对于陈奇瑜并不了解,仅仅是因为朝中朝臣举荐,并且也曾对其名讳有所耳闻,遂将其派往陕西,代天巡狩。 但依着近些天其所作所为来看,在"民生"这一项上,陈奇瑜胜过昔日的陕西巡抚胡廷宴及延绥巡抚岳和声数倍不止。 这才是他需要的"能臣干吏",这才是真正能够为大明尽职尽忠的肱股之臣。 "三边总督武之望的奏本已于昨日晌午抵京,声称其年老体衰,精力有限,请求回乡终老,不知众位卿家意下如何.." 哗!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