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正因如此,手握整个陕西边军大权,坐镇固原镇的武之望才不得不对于陕西民乱"束手无策"。 其根本原因,便是因为军队赖以维持稳定的军粮已然无法按时保证,他根本不敢率军平乱,否则一旦边军哗变,其造成的危害根本不是王嘉胤及其麾下叛军能比的。 南直隶作为大明的经济命脉,一向享有极为特殊的地位,非但同样有大军驻扎,其税收更是由南京户部直接负责,并不上缴中枢。 两百余年的传承下来,天高皇帝远的南直隶早已被那些与国同休的勋贵们经营成一块铁板,就连朝廷也不太能够插得上手。 万历年间,朝中皆以"老乡"的关系结党营私,惹得党争四起,其中尤以"东林党"最为出名。 不同于用"老乡"作为纽带的乡党,"东林党"则是以师生情谊大肆扩张,而作为其存身根本的"东林书院"便是坐落于南直隶的苏州府。 换句话说,南直隶除了是勋贵们的天下,还是那些黯然离京的"东林君子"的老巢,更是所有富可敌国的商人们的大本营。 扬州盐商,淮安粮商,苏州织造商... 这些商人的背后,则是遍布整个大明朝,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令人咂舌的财富。 以这些人的手段,在贯通大明经济命脉的漕运上动些手脚,使得供应陕西大军的漕粮无法按时抵达,再简单不过。 因为事关重大的缘故,虽然在场的朝臣们早就意识到了其中端倪所在,但却没有人敢托之于口。 但眼下御马监提督曹化淳却是用简单的一个态度,间接表明了天子的态度。 案牍后面那位瞧上去风轻云淡的天子,已然对大明朝的朝臣产生了一丝不信任。 "朕看了战报,此役当中,不少武将的表现都是可圈可点,诸如前任延绥总兵杜文焕,宁夏参将尤世禄,延绥参将虎大威,还有那自告奋勇的贺人龙.." "这些人本就是陕西当地人氏,此役又立有赫赫战功,内阁及兵部尽快拿个章程出来,看看怎么个封赏法。" "若是可能,便让这些人尽数留在陕西听命。" 就在暖阁中朝臣忧心忡忡,担心案牍后的天子即将掀起一阵滔天骇浪的时候,朱由检却是话题一转,丝毫没有提及"按兵不动"的陕西边军以及疑点重重的南直隶,转而将话题带到了杜文焕等人的封赏问题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