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蓟镇总兵卢象升奉旨回京述职的消息就像是长了翅膀一般,在不到半个时辰的功夫里,迅速传遍了京师的大街小巷。 按照常理来说,蓟镇总兵虽然地位显赫,承担着看守京师门户的重任,但也不至于这般闹得人尽皆知。 但相比较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正人君子",寻常百姓本就在心中更为喜欢决胜疆场,马革裹尸的"武将",更别提传闻中蓟镇总兵卢象升乃是进士出身,能文能武。 正因如此,卢象升奉旨回京述职的消息如同星星燎原一般,被京师百姓津津乐道。 那些唾沫横飞的说书先生们也像是嗅到了腥味的猫一般,不再对"陕西民乱"亦或者"锦州大捷"高谈阔论,转而对蓟镇开始评头论足。 作为大明京师最为重要的门户之一,蓟镇的地理位置极其险要,曾一度成为抗击蒙古鞑子的前线。 昔年百战百胜,立下赫赫战功的"戚少保"便曾担任蓟镇总兵一职,并且创立了名动天下的戚家军。 如此种种,关于蓟镇的故事,京师中"博学多才"的说法先生们可谓是信手拈来。 借着蓟镇总兵卢象升奉旨回京述职的光,这些说书先生们又一次体会到了被人追捧的感觉。 但不同于寻常的市井百姓,北京城中的富绅豪商,达官显贵们们却是心头隐隐有些不安,从中嗅到了一丝"阴谋"的味道。 依稀记得去年的这个时候,天子才刚刚登基,便是近乎于独断专行的召令石柱土司秦良玉携带其麾下白杆军进京面圣。 当时北京城中的勋贵们,谁也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全将其当做小皇帝倾慕秦家满门忠烈,想要亲眼瞧瞧名声在外的秦良玉。 可谁能想到,秦良玉这一来,便不走了。 不仅如此,彼时根基浅薄的天子仗着秦良玉及其麾下的白杆军士卒,硬是从勋贵手中将京营的军权夺回,使早已名存实亡的京营重新沦为"天子亲军",由秦良玉亲自出任京营总督。 除此之外,随同秦良玉一同赴京的白杆军也是战功赫赫,先是将肆虐西南大地数年之久的"奢安叛军"全歼,前段时间又出其不意的出现在陕西大地,逼死叛军头领王嘉胤,荡平其麾下大军。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眼下不年不节的,天子却是突然召令蓟镇总兵卢象升回京述职,究竟要干什么? 要知晓,那卢象升可是天子钦点的"蓟镇总兵",甚至为此将权倾朝野的"东林党"尽数排挤出了中枢之外,可谓是不折不扣的"帝党"。 虽然卢象升此次进行,随行的仅有数十名亲兵,不像秦良玉那般"兴师动众",但京师的勋贵们仍是有些不安。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