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望着李国普隐晦不定的脸色,一旁的刘鸿训幽幽一叹,有些无奈的点了点头。 很显然,这位内阁次辅多少也猜到了李国普心中所想,知晓这崇祯朝大多都是"帝党",似他们这些"三朝元老",可不一定能够始终待在天子的巨轮之上。 相比较"排除异己"的东林党,刘鸿训自认为他和身旁的内阁首辅李国普还算"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天子应当不至于因为些许"流言蜚语"便卸磨杀驴。 毕竟,那些东林党人以及南方勋贵在"陕西民乱"背后搞的小动作,是直接向天子权威发出了挑战。 凡是稍微有些血气的,也不会容忍这些"跳梁小丑"回京辅政。 "天子在位年余,却是先后取得了锦州大捷,西南大捷,又成功平定了陕西民乱,些许流言蜚语,还影响不到你我。" 沉默少许,内阁首辅李国普略显沙哑的声音于花园中响起,令得一旁显得有些"惴惴不安"的刘鸿训也是默默点头。 他倒不是贪恋权柄,舍不得这次辅之位,实在是"东林党"声名狼藉,昔日"众正盈朝"的时候,对于政敌大肆打压,使得朝政混乱不堪的景象还历历在目。 "希望如此吧。" 相顾无言半晌,刘鸿训终是无奈出声,但眼眸深处的忧虑之色却是丝毫不减,毕竟这些"东林党"人的手段实在是过于激进,竟然连"通敌"的法子都使出来了。 虽然不知晓这些人究竟是如何说动南方那些勋贵与他们一并行事,但这两方势力一旦结合在一起所拥有的能量,就算天子也要掂量一二,不敢轻举妄动。 "不若行万历年间的旧事?.." 不知过了多久,次辅刘鸿训宛如惊雷一般的声音便是在李国普的耳畔旁炸响,使得空气中平添了几分肃杀之气。 虽然身旁的老友没有明说,但李国普却是知晓刘鸿训的意思,估计是让自己效仿万历年间的"独相"方从哲,通过结交天子近侍,继而巩固自己的位置。 轰隆! 正愣神的功夫,穹顶低垂的北京城中突然响起了一道闪着白光的惊雷,将李国普的脸色映衬的隐晦不明。 方从哲,万历末年的首辅,曾经一人担任"阁臣"七年有余,被称之为"独相",虽然朝野间有传闻称,方从哲曾不止一次上书万历皇帝,增求增补阁臣,但方从哲通过结交内侍,继而巩固自己位置,却是不争的事实。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