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但默不作声的司礼监秉笔王承恩却是敏锐的发现,这两位大臣的神色好似有些不太自然。 "好好好!" "两位爱卿果然没有让朕失望,朕果然没有看错人!" 饶是提前做好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但当朱由检亲耳听到"红夷大炮"已是铸造成功之后,仍是兴奋异常,呼吸急促,就连身躯都是微微的颤抖着。 不愧是名留青史的"能臣干吏",前后不到一年的时间,毕懋康和孙元化便是给他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若是"红夷大炮"能够量产,他再也不用担心皇太极借道蒙古,领着其麾下女真铁骑翻越燕山山脉,突袭京师。 虽不敢说就此奠定胜局,至少能够平添两份胜算。 望着身前喜形于色的大明天子,毕懋康和孙元化脸上的异样之色更甚,彼此交换了一个眼神过后,终是由工部侍郎毕懋康上前一步,硬着头皮说道:"敢叫陛下知晓,臣等有负圣恩,铸炮者另有其人.." "嗯?"闻声,朱由检便是一愣,心中的激动稍稍冷却,眼神有些狐疑的盯着身前局促不定的二人。 如若他的记忆没有出错,历史上的"红夷大炮"的确是由身前的孙元化铸成,只不过受限于当时局势及党争等缘故,并没有得到朝廷的进一步重视。 至于身旁的毕懋康则是大明原有火铳的基础下做出了重大改进,研制出了"燧发枪"的雏形,将射程及稳定性提升数倍不止。 但是眼下这二人却是声称,铸炮者另有其人? 一时间,朱由检眼中的狐疑之色更甚,究竟是谁有这般大的能耐,竟是抢在毕懋康和孙元化的前面,将红夷大炮铸成? 难道说,在这军器局中,还有被他疏忽的能臣干吏?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