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听说韩阁老此前曾派其长子入京,欲要与李国普和谈..." 沉默片刻,上首的曹于汴似是想到了什么,微微眯起眼睛,自顾自的说道,但话语间却是夹杂着一抹不易察觉的恼恨。 早知如此,他们稍微收敛些就好了,何至于闹成眼下这般,骑虎难下,不知如何收场。 "哼,韩爌..." 闻声,坐在右侧的中年人也是冷哼一声,眼中光彩四射,脸上毫无半点敬畏之色,好似全然没有昔日的"东林骨干"放在眼中。 "那韩爌为了首辅之位,谄媚君上,实为我辈之耻。" "就凭他还想入京辅政,实在是痴心妄想!" 在大理寺卿曹于汴有些错愕的眼神中,官厅中的两位中年人缓缓道出了一则不足为外人道也的"东林秘辛"。 泰昌皇帝弥留之际,朝中尚有三位"阁臣",分别是首辅方从哲,次辅刘一璟及阁臣韩爌。 及至先帝继位之后,首辅方从哲便因为"红丸案"而引咎辞职,朝廷大权便是落入到了刘一璟及韩爌的手中。 其中,内阁首辅刘一璟乃是不知不扣的"东林骨干",与昔日的叶向高,赵南星,李三才等人相交莫逆。 在刘一璟的操持下,众多被贬斥的东林官员重回京师,入朝辅政,一时间朝局为之肃清,时人称之为"众正盈朝"。 只可惜好景不长,迫于辽东战事吃紧等缘故,内阁首辅刘一璟不由不引咎辞职,而彼时的次辅韩爌为了能够满足心中的政治报复,竟是暗中与"九千岁"魏忠贤眉来眼去,最终得以登上了内阁首辅的位置。 正因如此,韩爌也一度被视为"东林叛徒",虽然不似阮大铖那般视为眼中钉,却也是对其颇为不齿。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