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437章 起风了(上)-《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


    第(2/3)页

    借着这股"邪风",朝中已然有御史将脏水泼到了辽东巡抚毕自肃的身上,指责其耗费钱粮无数,却始终未能收复半点国土,实在是有些夸大其词,并且大肆排除异己,将曾经立有赫赫战功的辽东副总兵祖大寿等人架空...

    更有甚者,索性将矛头直接对准了驻扎在皮岛之上的毛文龙,认为其坐视女真兴兵而无动于衷,实在是有"拥兵自重"之嫌疑,应即刻将其召回京师,交由三法司审问。

    前后不到一周的功夫,京中半数以上的御史言官纷纷下场,甚至还有不少位四品以上的绯袍重臣一同上书。

    唯一能够令天子稍加宽慰的便是朝中的内阁及六部九卿们皆是毫无反应,并没有"顺应民心"。

    想到这里,一向好脾气王承恩也是将眉头微微皱起,眼中涌现了一抹愠色,他作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名义上能够辖制东厂及锦衣卫,自是隐隐听到了些许传言。

    市井之间关于天子的"讨论"简直不堪入耳,与前些时日的"中兴之主"大相径庭。

    王承恩知晓,这一切定然是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亦如昔日的东林君子一样。

    而很显然,放眼整个大明,有能力"驱使"如此之多的御史言官,致仕老臣们一同发力的,只有山东曲阜的"衍圣公"家族。

    "呼.."

    轻轻的吐了口气,司礼监秉笔有些无力的摇了摇头,那衍圣公家族可是全天下所有读书人心中的"精神领袖",远比昔日的"东林党"难对付的多。

    眼下局势如此诡谲,莫说继位一年有余,根基本就不稳的少年天子,只怕就算是御极四十余年的神宗皇帝来了,也会选择躲在深宫之中,蛰伏不出吧。

    "大伴.."

    不知过了多久,朱由检清冷的声音于暖阁中悠悠响起,使得心中不忿的司礼监秉笔不由得打了个激灵,赶忙举目望去:"皇爷,奴婢在.."

    "朕终究是低估了这些人的廉耻之心呐.."

    不提出任南京守备太监的魏忠贤,那辽东巡抚毕自肃的做所作为可是有目共睹。

    奉命于危难之间,数次败女真大汗皇太极于锦州城外,极大的振奋了大明军民的士气。

    如此肱股之臣,居然能与"空耗钱粮","毫无功绩"等莫须有的罪名扯上关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