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嘶。 见状,默默观望的行商百姓们便是倒吸了一口凉气,脸上的惊骇之色更是溢于言表。 他们这些人虽然不通行伍之事,但也能一眼瞧出来街道上这些甲胄齐整,队列森严的士卒可不是城中那些耀武扬威,整天只知晓"打秋风"的卫所官兵可比。 相顾无言间,立于街道两侧的百姓们便是不由自主的后退了两步,尽量与这些浑身上下散发着骇人气势的士卒保持一定的距离。 最终,在众多百姓的注视下,杀气腾腾的队伍于泰兴王府外缓缓停住了脚步,并从中走出了一名身着红袍的大员。 ... 不待身穿红袍的大员出声询问,最先出现于泰兴王府外的数十名士卒便在上官的命令下放下了手中的兵刃,并一并单膝跪地。 迎着身前大员有些狐疑的眼神,年纪约在四十上下的武将便是主动自报家门:"鲁王府仪卫赵典,见过总督大人。" "唔.." 听得此话,文官便是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嘴角也是涌现了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这些宗室藩王们都是"人精"呐,不管鲁王此举是真心亦或者假意,都能为他在天子那边加分不少,日后也有了"斡旋"的空间。 尽管面上不显,但文官却在心中默默道:"是个聪明人呐。" 没有理会跪倒在眼前的武将,文官转而将目光投向了不远处的巍峨王府,心中一阵感慨。 前后不过两个月的时间,但自己的命运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变故"更是超过了过去数十年的宦海生涯。 就在一年前,自己还仅仅是一名"地方官",终日里与"河道"打交道,虽然在民间享有莫大的声望,但于朝野间却是"官声不显",兢兢业业数十年,也不过勉强做到了"河东兵备道"的位置。 虽然听上去还算威风,但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虚职",所从事的工作内容仍是治理河道。 只是很可惜,就连这份"虚职"他都没有保住,在同僚的排挤之下,他愤而辞官,回到了京师。 本以为此生都要与仕途无缘,哪曾像上天与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