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同一时间,距离辽东千里之遥的宣府镇气氛同样冷凝。 放眼放去,本应漆黑一片,万籁俱寂的府城却是灯火通明,宽阔的街道上尽是手持火把,来回梭巡的士卒们,惊疑不定的目光中夹杂着一抹慌乱。 宣府城头,一身甲胄的宣大总兵杨肇基努力睁大着眼睛,于身旁将校的簇拥下,居高临下的打量着数里之外,藏匿于黑夜之中的军阵。 因为心中情绪过于激动,杨肇基的面色通红,脖颈处更是青筋暴露,魁梧的身躯也在微微颤抖着。 天子果然有先见之明,这些蒙古鞑子完全就是"喂不熟的狼",尤其是那"蒙古大汗",前脚刚派使者与他们交涉,后脚便领兵越过了长城,出现于宣府城外?简直无耻至极! 虽然依着军中"夜不收"传来的消息来看,林丹汗及其麾下大军并未刻意"劫掠"沿途路过的村寨,但纵然是训练有素的官兵,也无法保证"秋毫无犯",遑论是这些毫无廉耻之心的蒙古鞑子? "消息传回京师了吗?"少许的沉默过后,杨肇基有些粗粒的声音于城头上响起,也将诸多将士的思绪拉回到了现实之中。 因为昔日"通敌案"的缘故,作为"九边重镇",固守京师门户的宣府镇至今没有"封疆大吏"坐镇。 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杨肇基莫大的话语权,使其意志能够得以顺利执行。 "大人放心,此事已是安排妥当。" 闻声,一名年纪约在四十上下的武将便是不假思索的说道,其沉稳有力的声音也是将城头不安的情绪冲散了不少。 尽管这蒙古大汗来势汹汹,其行军速度也是快的吓人,但得益于身旁宣大总兵的布置,使得城外的蒙古大汗领兵出现于长城之前,宣府镇便是提前收到了消息,并得以有充分的时间将京师及大同镇示警。 大同镇距离宣府镇不过三百余里,素有"九边重镇之首"的美誉,更有"塞王"亲自坐镇,与众人身后的宣府互成掎角之势,牢牢护持着京师。 稍有些风吹草动,便可遥相呼应,依为屏障。 "唔,那就好。" 闻声,杨肇基便是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脸上也没有太多的表情,仍是在仔细观瞧着于黑夜中不时传来些许喧嚣声的蒙古军阵。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