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粮种?-《三国:我真的只想找死啊》


    第(2/3)页

    跑到徐庶的房间之中,将徐庶的房门打开。

    徐庶一个人坐在一堆书简之中,头发散乱面容枯槁。

    见李余进来了,赶忙站起身来,对着李余行了一礼。

    “先生。”

    李余看着徐庶这一副模样,心中不由得咯噔一下。

    该不会徐庶都已经有头绪了吧?

    “数日闭门,可有所得?”

    徐庶摇了摇头,一脸憔悴的看着李余道。

    “先生之智有如大海,学生不过于海边拾贝,不得大海之瑰丽,让先生失望了。”

    见徐庶没有所得,李余不由得笑了起来,上前将徐庶的手拉住朝门外走去。

    “穷经皓首不过只能学他人皮毛,学以致知方可通晓世间之理。”

    徐庶看着李余关切的模样,不由得有些感动。

    “先生……”

    徐庶跟在李余身边,一同出门而走,一边走一边聊着。

    “这几日为何闭门啊?”

    “学生见洛阳城中不过十余万人,文和一人足矣,又对先生之策心向往之,便不由得沉浸其中,这一晃便是三五日。”

    李余点了点头,这些人的向学之心李余可太了解了。

    而且最关键的是,九年义务的书与那些四书五经之类的书不同。

    九年义务的书更偏向于实践一些,也就是说在生活之中处处皆可与书中之理融会贯通。

    如今徐庶见了锄头就想起来了李余书中的杠杆原理。

    见了杯子之中的水,就想起来了水的张力,还不断的往水里面丢棋子测试。

    这种知识自古未有新奇无比,怎么能让这些看惯了所谓典籍的人,不感觉到新奇与向往。

    “庶不过观书中一角,便觉得先生之浩瀚,惜先生被琐事缠身,先有董卓之祸,后有樊稠之灾,若是先生生在盛世之时,必早已为圣矣!”

    听到徐庶的话,李余也沉默了,对于这些人如此,李余其实也是充满了矛盾的。

    一方面又希望他们能够研究出来什么东西,来造福百姓,一方面又不希望他们研究出来,导致自己的名气越来越大,死的难度越来越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