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而且到了晚上,老三也不黏她了,一定要找娘。 江七妞没有白生三个儿子,不管其他人怎么宠三小只,三小只最爱黏的还是娘亲。 这骨肉亲情就是如此玄妙,谁也替代不了。 辽州最近来了许多商队,除了想换粮种,还有来买盐买糖,买红薯粉条的。 盐是官府的生意,糖是江一鸣和七姐合作的作坊产出的,现已生产了上千斤。 粉条是少爷的作坊生产的,现在也囤了几千斤,江一鸣和少爷在府城合开了两间酒楼,七姐在绿树县和青山县分别开了一家酒楼。 有江一鸣提供的菜谱,酒楼的生意不愁做不起来。 经济恢复后,不愁没人上酒楼吃饭。 像各大世家就很捧场,开业那几天,带着家人朋友去酒楼吃饭,吃完还到处宣传打广告。 这些世家是原本的末流世家起来的,能有今天的出头之日,江一鸣和少爷功不可没,如今的几大世家和他们关系都不错。 少爷的红薯粉条能这么快传到其它地方去,几大世家也出了不少力。 当然粉条是新鲜货,刚拿出来没人知道怎么做,还得有菜谱。 所以刚开的几家酒楼都有红薯粉条,做法有三种,都是江一鸣提供的菜谱,无非是要舍得放配料调料。 没吃过红薯粉条的古人尝过之后,自是被惊艳到了,Q弹软滑,又香又爽口,好吃到吞舌头。 凡是尝过的人都说好吃,有条件的都抢着要买。 老百姓的红薯有一半都拿去和作坊换粗粮,或换钱。 今年还是高价换取,明年就要看情况了,后年就更说不定了。 但只要作坊在,红薯种得再多也不愁卖不出去,少爷说了,红薯的价格再低也不会低于其他粗粮,让大家放心种。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