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顾康并未因为刘庄的刹那错愕而分神,而是认认真真的行礼。 而顾晟此时也是完全收起了平日的张扬,默默的站在顾康身后跟着行礼。 “济世,振羽。”刘庄亲切地称呼着两人的字号,“你二人何须与朕如此见外?” “此处又没有外人,先帝当初与啸公私下中可从未这般客套。” “快快入座。” 听到皇帝如此称呼,顾晟紧绷的神情顿时放松了一些。 皇帝直接称呼臣子的字号。 这向来是一种表示亲近的行为。 但顾康依旧沉稳,再次郑重地向刘庄行礼后,才走到座位前坐下。 刘庄一直专注地看着顾康,脸上的表情愈发复杂。 “早就听闻济世常常关心农户之困。” “如今看来,所言非虚啊。” 他感慨地说道。 闻言,还未等顾康开口,放松下来的顾晟便立刻露出了一丝笑容,道:“那是自然,陛下可能不知,我兄长对于农事的了解,丝毫不亚于农户。” “他这几年来亲自耕种的田地,甚至都要比有经验的农户产量还要好。” “哦?当真如此?”刘庄露出浓厚的兴趣,看向顾康问道,“济世可是有什么独到的良策?” “朕听闻你改良了耕犁,效果远超长直辕犁,不知可曾带来?” 来了! 顾康心中明白,这看似随意的交谈,实则暗藏皇帝对他才能的试探。 很有可能直接决定未来顾氏的地位。 但他表情却丝毫不乱,朝着刘庄拱手行礼,道:“回陛下,臣已将曲辕犁带了过来,如今正在宫外。” “速速取来。”刘庄对此还是十分感兴趣的,连忙吩咐了下去。 而趁此时间,顾康也是道出了自己对于农耕之事的改革。 “陛下,臣自幼随家父深入田间,观察农耕,因此对农耕之事确实略知一二。” “农耕之基,乃为田地。” “如今我大汉各地百姓皆深知肥田的重要性。” “所用方法也各有不同,如粪田、草木灰、油渣等,各有千秋。” “臣就是以此为基,相继做出了些许改良,就比如在其中添加河泥、塘泥等物,便会使其效果更佳...” 顾康在农业方面的造诣颇深。 虽尚未完全领悟顾易当初留下的所有经验,但水平已远超同时代之人。 简单来说,这是需要一代代人慢慢摸索才能有的经验。 但,顾康提前了! 而就在顾康说着这些之时,曲辕犁也是被送了进来。 顾康并未停下,借着曲辕犁,向刘庄详细讲解其精妙之处,如如何节省体力,与现今的长直辕犁相比优势何在。 刘庄完全被顾康的讲述吸引住了。 或许是受到了刘秀的影响,他对百姓之事同样极为上心。 如今见顾康说起了事关民生之大计。 他岂能不认真? 顾康沉稳刚毅的性格注定了他不会怯场,将一切都说的条条清晰。 越是听下去刘庄的表情越是复杂。 如今之顾氏虽不比巅峰。 但以顾康这般身份之人竟对农耕之事如此了解,便足矣说明了他的不同。 他就这样一直沉默着,直至顾康说完,刘庄这才不禁长叹一声,道:“若非是先帝,朕恐损一治世大才矣。” “由此可见...” “朕不如先帝甚远....” 他的表情满是感慨。 面对皇帝如此自谦的话语,就连顾晟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回应。 但刘庄也不在意,瞬间表情便恢复了正常,认真的看着顾康再次问道:“济世,朕在问你。” “以我大汉当今之形势。” “该如何治天下?” 确定了顾康却有才能,那便要确定顾康的上限! 显然,刘庄就是这个意思。 听到这话,顾康的表情并未有什么变化,但他却也没有直接回答刘庄,而是再次朝着刘庄行了一礼,旋即这才开口: “臣敢问陛下..想以何种方式治天下?” 顾康是个道德底线十分灵活的人,要说唯一的坚持估计就是要让顾氏持续伟大。 确定皇帝的心思然后再给出回答便是表明了他的自信。 对于顾康的这个回答,刘庄十分的意外,沉默了一下,眼神逐渐凌厉,格外铿锵的道: “朕,要完成先帝中元之伟业!” 中元之伟业,那是刘秀在封禅之后所表达的宏伟志向; ——复前汉孝文帝时期之国力; 抚西域,定匈奴; 为大汉留下万世基业! 顾康瞬间便明白了刘庄的想法,表情终是有了变化。 能臣遇庸主,向来皆是以遗憾落幕。 顾康一直都在担忧这件事。 既要立伟业,便不能遇庸主。 当刘庄说出这句话之后,顾康心中一直悬着的大石,终于是渐渐的落了下来。..... —————— “永平二年三月,帝诏顾氏觐见,乃问策于康。 康从容以对,言辞切要,条理井然。 帝闻之,讶然称奇,遂与康促膝倾谈,至暮方休。” ——《后汉书.孝明帝纪》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