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边境,残阳如血,将整个战场染成了一片绚烂的红色。 陶轩站在尸横遍野的战场上,身上沾满了血迹,疲惫不堪。 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混合着焦土的气息,令人作呕,那刺鼻的味道直钻鼻腔。 “报!启禀将军,”一名传令兵快步跑来,递上一封信,“京城急信!” 陶轩接过信,展开一看,眼神瞬间变得温柔……他低声说道:“这丫头……”夕阳将最后一丝余晖洒在陶轩那张布满血污与疲惫的脸上,他手中的长枪早已卷了刃,甲胄上也满是刀劈斧凿的痕迹。 然而,当他展开那封来自京城的信笺时,所有的疲惫似乎都烟消云散了。 信是穆瑶写的,字迹娟秀中带着几分急切,寥寥数语,却让陶轩的心头涌上一股暖流。 “……夫君亲启,妾身一切安好,勿念。京中诸事繁杂,然妾皆能应付。唯愿君在前线,务必保重,切莫逞强……家中‘猫粮’已备足,君可尽情‘撒野’,妾于后方,静候君归……” 陶轩的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抹弧度,这丫头,总是这般古灵精怪。 他仿佛能看到穆瑶提笔写信时那狡黠的笑容,还有那双灵动的大眼睛里闪烁着的光芒。 “猫粮”? 这暗语,也只有他们两个才懂。 他将信小心翼翼地折好,贴身收起,仿佛那是世间最珍贵的宝贝。 这封信,不仅仅是穆瑶的思念,更是他在这残酷战场上唯一的慰藉,是他继续战斗下去的动力。 陶轩回到营地,简单地处理了一下伤口,便立刻召集众将,商议接下来的战略部署。 而京城那边,皇室的猜忌也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 深夜,陶轩独自坐在营帐中,提笔给穆瑶回信。 他没有用那些华丽的辞藻,只是用最朴实的语言,诉说着自己的思念与担忧。 “瑶儿,见字如面。为夫一切安好,勿念。边境战事虽暂缓,然危机四伏,为夫不敢有丝毫懈怠。京中之事,望夫人多加小心。皇室猜忌,非同小可,夫人切莫与之硬碰硬,凡事以自保为上……” 他洋洋洒洒写了好几页,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穆瑶的爱意与关怀。 他将信封好,交给亲信,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亲手交到穆瑶手中。 与此同时,京城,侯府。 穆瑶收到陶轩的回信,已是几日之后。 她迫不及待地拆开信封,一字一句地读着。 陶轩的字迹刚劲有力,如同他的人一般,充满了阳刚之气。 读着读着,穆瑶的眼眶湿润了,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和陶轩相处的点点滴滴:他们曾在花园中漫步,欢声笑语回荡在耳边;也曾在月光下互诉衷肠,那温柔的话语仿佛还在心头萦绕。 她能感受到陶轩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深情,也能感受到他所面临的巨大压力。 她紧紧地握着信,仿佛这样就能感受到陶轩的温度,就能与他并肩作战。 “夫君,你放心,我一定会保护好自己,保护好我们的家。”穆瑶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皇室的猜忌并没有因为边境的胜利而消失,反而愈演愈烈。 他们开始暗中调查陶轩的势力,搜集他的“罪证”,企图将他彻底铲除。 边境的敌军虽然暂时退去,但也在暗中积蓄力量,谋划着新的进攻。 他们派遣了大量的探子,潜入大周境内,打探情报,伺机而动。 穆瑶和陶轩都感觉到了这股暗流的涌动,他们知道,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 这天深夜,穆瑶正在灯下翻阅兵书,试图从中找到应对危机的办法。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宁静,那清脆的敲门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 “夫人,不好了!”侍女的声音在门外响起,带着一丝惊恐,“边境……边境传来消息……” 穆瑶的心猛地一沉,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她急忙起身,打开房门。 侍女脸色苍白,颤抖着声音说道:“将军他……”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