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曲州因为苏誉举办红薯宴,所以县试推迟了一些举办。 而京城,也因为王阁老的事情,推迟了此次的县试。 过年前才出了这么大的一件事,所以这个年,京城的众人都过得不怎么好。 朝堂上一片沉重的气氛。 大年初一众人进宫去给小皇帝请安,只有躺在襁褓中的小皇帝无忧无虑地睡着。 王阁老虽然请辞,卸下了内阁首辅的职务,暂时在朝堂上消失。 但他并没有真正离开,毕竟大半个朝堂都是他的人。 先前他就打算好了,会从这次县试中挑选好的苗子做门生。 门生他有不少,听话的也很多。 但因为他先前的名声,能入到他名下的门生,并没有太突出的。 所以他这次便从一开始就选好带着,培养出一个与他感情深厚,又有能力的门生来。 他亲自去找了负责京城县试的陶大人,让他帮忙挑选。 陶大人还真的给他选出了一个合适的人选。 趁着县试开考之前,王阁老特意低调地到了陶大人府上。 他如今身上没有官职,去哪里都无所谓。 “王老,此子名为孙明轩,家住在城北,家中还有一个老母亲。” “因为读书成绩好,学堂的夫子把他推进了夏家的族学。” “今年才十五岁,是第一次下场参加县试。” 最重要的是,上次京城的读书人们聚集在一起去登闻鼓前讨伐王阁老,这个年轻人并没有去参加。 王阁老打量着眼前的少年。 长相周正,还在长身体,所以身高不算很高,看起来挺瘦得。 眼神清明,看起来确实不错。 王阁老点头,颇为满意。 “既然成绩不错,那老夫考考你的学问。” 王阁老在打量人的同时,孙明轩也在打量他。 不过他不敢这么明目张胆,只偷偷看了几眼。 “但凭夫子考量。” 孙明轩收回眼神,微微垂下眼睛,做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 王阁老简单考了他几句书本上的内容,又问了他对一些政令的看法。 孙明轩都对答如流,挑不出什么差错。 王阁老见他被吊考学问时,举止淡定,说话语速不疾不徐,便更是满意。 确实是个好苗子,值得好好培养一番。 那个赵成书有个连中三元的弟子,他造一个连中六元的,这不过分吧? 王阁老满意,陶大人便也是笑容满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