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用药-《大医:我都成主任了怎么才来系统》


    第(1/3)页

    单的做了一下体格检查,没发现有什么问题。许源给他开了血生化,心电图,心脏彩超,颈动脉彩超,经颅多普勒,肾血管彩超,让他先去做检查,等检查结果出来再过来。

    别看许源好像开检查开了一大堆,像是骗钱一样,但实际上医生做检查和开药都是没有提成的,且这些检查都是必要的,必须得一项一项查,排除各个问题。

    毕竟医生又不是神仙,不可能仅凭看,仅凭体格检查,摸一摸就能看出体内的疾病。

    真要这么厉害,那现代医学也就不用开发出这么多医学仪器。

    一个小时很快就过去,许源这边也已经看完了十来个病人。门诊看病的速度,还是很快的,只要没有什么疑难杂症,普通的患者一个小时看十来个,属于正常速度,不快不慢。

    实际上,来医院看病的病人,绝大多数都没什么大病,基本上都是一些小问题,做完检查之后,开了药,自己回家吃就行。只有一小部分经过检查,发现问题很大,需要做手术,或者怎么样,这才会耽误时间。

    至于为什么一些小毛病也要来大医院看病,这就要提到老百姓们对小医院的不信任。事实上,大多数人有病以后,不管大病小病,第一时间看病都会往大医院跑,去大医院做检查,都觉得大医院会更权威,做出的结果更准确,这也就造就了三甲医院不管任何时候,人都很多,就医压力极大,而县医院,区医院,社区医院,却常常没多少病人。

    这几年国家一直在提倡三级诊疗制度,就是希望患者出现病症以后,先不要往大医院跑,先去一级的社区医院首诊,能在社区医院解决,尽量在社区医院解决,如果社区医院解决不了,再转诊去上面的二级医院,如果二级医院再处置不了,再向上转诊,去三级医院,以此缓解大医院的就医压力。

    这种想法和设计的初衷自然是很好的,得小病去小医院看,大病去大医院看,但实际操作下来就会发现,患者还是更希望能直接去大医院,听更权威的医生建议,绝大多数人对基层的医疗并不信任。

    邢淳看着许源游刃有余的在门诊给病人看病,查体,开检查,心里是既羡慕又钦佩。

    羡慕,是羡慕许源这么年轻,甚至比他还小,却就已经是副主任,能出门诊,钦佩,则是因为许源基础知识扎实,医疗知识丰富。不论什么病人,什么状况,许源都能应付自如,处理的游刃有余。

    别看他也是博士毕业,还是专业的全科医学博士,按理说全科门诊的病人得什么病,他应该比学外科出身的许源明白。可真论起这些基础知识来,他感觉自己还真不一定能比得上许源。

    有些知识知道归知道,可能在实践的时候用出来,想出来,却没那么简单。

    就好比你上学的时候,也学过一些数学公式,甚至还能背出来,可到了做题的时候,学霸一眼就能看出来这道题只是换了个形态,换个出法,仍然可以用这个公式解,而有些人一旦题型一换,就死活看不出来。

    他今天早上刚知道孟主任让他跟着许源学习的时候,心里还很不服气,觉得许源一个学外科的急诊副主任,跑到全科医学开门诊,就已经很过分,他再怎么厉害,在全科门诊这方面,也肯定没办法和自己相比。毕竟有句话说的好,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你一个学外科的,开开刀得了,在全科医学这方面,怎么可能比得过他一个全科医学的博士?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