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小臣七岁的时候父母相继病亡,后来跟着叔父到湖北襄阳谋生。在我二十岁的那年,叔父死于张献忠的兵乱,我跟着流民逃到了京城。 进京后偶遇叔父的一位故交,便资助我参加科举,侥幸考了一个进士,被安排到詹事府做事。幸蒙太子提拔,才谋得文笔小吏之职。” 父母双亡,亲人过世,天衣无缝啊! 朱慈烺放心了,看来系统植入的记忆绝对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这样就不用担心诸葛大聪明在以后的日子里怀疑人生了。 “本宫对于你的学识很是钦佩,你胸怀大才,我一直想要提拔重用。今日父皇命我监国,本宫决定将你擢升为少詹事!” 少詹事是詹事府的副职,官居正四品,诸葛亮从一个九品小吏一跃成为四品大员,皇恩不可谓不浩荡! 但诸葛亮却是一脸淡定从容:“谢太子提拔,臣一定庶竭驽钝,竭尽所能的辅佐太子。” 詹事府是专门服务于太子的机构,说白了就是东宫太子的自留地。 为首的詹事、少詹事品级虽然不低,但也没什么实权,没有几个人会眼馋这个职位。 更何况朱慈烺现在身负监国重任,一言九鼎,想来不会有人对诸葛亮的任命提出异议。 这样就可以先让诸葛亮镀一段时间的金,再从少詹事的位置上提拔到重要的机构,然后再进入内阁,直到成为当朝宰辅。 这是朱慈烺为诸葛亮规划的路线。 在大明朝做官还是要讲究资历的,要不然东林党的那些言官天天在耳边聒噪,怕是会被吵的神经衰弱。 朱慈烺接过徐来福递来的茶盏呷了一口茶,一来滋润下喉咙,二来缓解下紧张的情绪。 “诸葛良,如今大明风雨飘摇,外有建奴入寇,内有闯贼围京。国库空虚,人心思动,你可有良策助我破此困局?” 诸葛亮略作思忖,拱手道:“既然太子垂询,臣便斗胆直言。以臣之见,当先派人与李自成议和。” “议和?” 朱慈烺眼前一亮,自己怎么没想到这一点,莫非这就是智商的差距? “今天闯贼虽然损失了好几万,可李自成麾下还有四十多万大军,如今已把北京城围的水泄不通,又岂会轻易言和?” 诸葛亮解释道:“今时不同昨日,当李自成得知圣上离京南下的消息之后定然会对是否继续强攻京城产生动摇。” 顿了一顿,补充道:“当然,前提是城内的将士必须众志成城,将城防打造的固若金汤,才有和李自成议和的资本。 否则,今日出个通敌叛国的成国公,明天出个开门投敌的那国公,李自成只要等着进城便是,又怎会与朝廷议和。” 朱慈烺点头:“我已改任锦衣卫指挥使王国兴为外城总兵官,戚志光为全城监军。又命杨文斌、司马严严查朱纯臣同党,城防想来暂时无虞。”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