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五章 和谈-《逆袭大清》


    第(2/3)页

    帝国经历了一连串的惨败,国库早就告急。

    虽然在燚军攻打京城之时,乾隆率先把国库的银子都送到沈阳,可那也没有多少银子了。

    而朝廷被迫退守至沈阳,就注定了大清国未来的税收也将是寥寥无几。如果大清国找不到开源的办法,从京城运来的这点银子也支撑不了多久。

    这次打朝鲜是意外收获了不少的钱财,但终究是杯水车薪罢了。况且蒙古那边为支援大清死伤了这么多的人马,大清如果不拨下些银子安抚好他们,估计蒙古那边也会有人出来闹腾。

    总而言之,大清的国库现在看着是还有些银子,实际上却是每一厘都是有了去处。

    议事厅中有大臣提议,能否与大燚再次

    签订和平协议,好留点时间给大清喘息的时间。不然以大清目前的局面,明年将很难抵挡得住大燚的进攻。

    要知道自「圣祖」康熙爷开始,大清一直都实施着种植柳条边政策。禁止汉人出关,所以关外几乎是没有汉人。

    没有汉人,就意外着没有税收,连未来想要补充兵力甚至是要集齐辅军来运送粮草军需都是个难题。

    此时的大燚并不像前明时的颓废,大清的军队也不像太祖太宗时的能打。

    这要钱没钱,要人没人,那仗还要如何打?

    议和的声音一出,乾隆就好像被人刺道痛觉神经一般立马咆哮了起来。不过咆哮声虽然大,却也没有对提出议和的大臣做出任何处罚。

    显然乾隆心中也是认可了议和的方案,只是觉得面子上过不去罢了。

    毕竟从坐拥整个帝国到被赶到了这里,乾隆感到愧对「圣祖」康熙爷对自己寄予的厚望。

    可是自己兵强马壮的时候都干不过大燚,如今更是完全不是对手了。但是最终能不能议和还得看张瑞愿不愿了。

    天择五年(乾隆二十六年)十一月十日

    漫天的大雪终于引来了短暂的停歇。

    爱新觉罗.永琪受命领使臣前往大燚商讨两国议和之事。

    以皇子身份出使,在大清国来说绝对的最高的规格的出使了,更何况这皇子还是最有可能接替皇位的存在。

    边界的燚军发现了爱新觉罗.永琪一众人员此行的目的后,也不敢怠慢他们,连忙发无线电报向广州那边询问意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