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有那么一瞬间,王菁华真的很生气,可是很快,她就调整好了自己的情绪,拉着范兵兵的手,道:“兵兵!你到底是怎么想的,能不能和姐说实话?另外再告诉你一件事,这个项目,咱们公司从华谊兄弟手里抢来可不容易,你知不知道,要面对多少对手,就是1+1公司都曾经争取过,现在公司把女主角给你,这是摆明了要捧你,你要是~~~~~~” 王菁华这番话说的,算是一半真,一半假,橙天旗下的女艺人不少,比范兵兵名气大的,也不是没有,而且当初拿下《墨攻》这个项目之后,张志亮点名要的女主角也不是范兵兵,而是同为香江艺人的刘家玲。 范兵兵能拿到这个角色,一方面是因为王菁华的努力争取,还有一方面则是公司打算捧出一个当家花旦。 至于1+1公司曾争取过《墨攻》这个项目,那就有点儿不近详实了,的确在橙天加入了竞争之后,香江方面却是打算再多接触一些内地的制作公司,也确实找到了1+1公司,不过宋铮知道了以后,直接就拒绝了。 在宋铮看来,《墨攻》这部电影虽然不能说是一个坑,但是,也没什么投资的价值。 的确,《墨攻》这部电影画下的这张饼确实很大,华语影坛迄今为止,也还没有哪部商业古装片曾涉及过如此宏大的战争场面,而香江导演张志亮“十年磨一剑”的心血巨作《墨攻》适时的填补了这个空白。 再加上,刘德桦、安圣基、王志纹、吴其隆等一众大牌红星的倾力加盟,更令人们对此片充满期待,并寄以厚望,盼其能成为经典之作。 《墨攻》前世上映之前,宋铮也的确非常期待,然而看完全片后,却无奈发现其虽有令人点头称道之处,亦多瑜难掩瑕之叹。 优点自然有,众所周知,此片改编自日本同名畅销漫画,讲述的是战国乱世一个名为革离的墨者为救小国梁城,以一己之力,率四千妇孺平民与赵国十万精兵对峙周旋,最后令其折损五千,无功而返的传奇故事。 这样一个故事,对于之前擅长执导文艺片,且口碑甚佳的张志亮而言,要将其说的圆满生动,其实并非难事,而事实上从影片的整体角度而言,他也确实做到了。 影片的主题是以“呼唤和平、反对战争”为主,倡导墨家的“兼爱非攻”,因此显得较为严肃,甚至有点深奥晦涩,故而很容易沦为浮于表面的说教,而张志亮则并没有为了说教而说教,也没有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观众,而是“寓教于乐”,尽可能地把故事讲的精彩跌宕,从而自然而然的把自己的观点给带出来。 另外,导演选角眼光也非常到位,作为影片导演,张志亮所选择的这些演员,如果不苛求与原著中人物形似的话,其他方面都可算是交足了功课。 安圣基、王志纹、武马这样的老戏骨自不必说,即便是演技稍逊一筹的范兵兵、韩国小鲜肉崔始元亦可算是很称职的花瓶,至于第一男主角刘德桦,“劳模”的称号更不是盖的。 观众可以因为与原著有出入的原因,而不喜欢刘天王所饰演的革离,但不能否认,他本人对工作的敬业,以及在演技上的精益求精。 在此片中,刘天王竭尽所能地去隐藏自己的偶像光芒,以一个普通人的姿态去诠释角色。 至于革离这个角色本身,他就是一副“英雄”即“凡人”的样子,这不仅仅是在外形上,更多的是他内心亦会如普通人一样,也会有挣扎与矛盾,困惑与彷徨。 尤其在经过战争的洗礼后,他更会对自己一直坚持的理想与行为产生怀疑,而这个过程,亦是他不断成长的过程。 此外,导演对场面调度,以及掌控能力亦令人佩服,尤其是敌我双方或攻或守的战争场面,令人看的热血沸腾,叹为观止! 要知道,张志亮之前的作品多是诸如《笼民》、《自梳》等文艺片,首次涉足古装战争片,能拍出如此效果,着实难得。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所有的战争及打斗场面都并不怎么血腥,纵是“尸横遍野”,也不曾见“血流成河”。 张志亮似乎在有意地回避那些过于血腥及暴力的镜头,画面语言相对比较温和、真实且不矫情。虽然感官刺激欠奉,但却隐约透露出他对战争与生命特有的理解与思考。 然而,影片还存在着很多明显的令人扼腕的不足之处,也正是因为有这些瑕疵,所以这部《墨攻》难成经典。 以比较宽容的眼光来看,由于其毕竟是改编自漫画而非史书,所以其真实性大可不必认真考究,片中诸如黑人奴隶、孔明灯、墨者造型等颇显争议的地方也可念及此乃商业片,导演与编剧为使影片更具看点与噱头,而宽容一点不去过多计较,至于清朝林则徐的名言“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为何会从千百年前战国时期的一墨者口中说出,更可以忽略不计,但片中几出诸如“革离刺马擒敌”、“赵军将士中箭身亡”等场面之虚假,电脑特效之拙劣,则令人再也无法忍受! 要知道,前世这部电影可是内地、香港、日本、韩国四方共同投资1600万美元拍摄完成,结果竟拍出如此效果,叫人何言以对?! 另外,片中革离与女将军逸悦的爱情故事更令人郁闷不已! 在这样一部以两国交战为背景,并以“呼唤和平、反对战争”为主题的影片里,本应着重突出战争的残酷无情,以及主人公与梁城君臣、军民之间的恩恩怨怨,从而更好表达墨家“兼爱非攻”的思想,而不是反映俗套的个人情感纠葛问题。 不过考虑到这样处理确实多少能使其形象变的更为丰富立体,同时亦能吸引更多的观众注意,尽量照顾到不同层面的需求,故而还可以理解。 再者,英雄美人,本就是千古佳话,谁不愿意有情人终成眷属? 所以本以为这场战乱能成就一段浪漫的“倾城之恋”,但谁料革离费了那么多的周章才最终明白自己心中的真爱,结果却眼睁睁地看着爱人死去,而自己却无能为力,此情此景,叫观众情何以堪?! 不错,这样的处理的方式确实避免了爱情在影片中的公式化路线,增强了影片的煽情度,同时亦令革离这一角色显得更为真实。 他可以凭借自身的谋略和智慧领导梁城军民保卫家园,对抗外敌,但却救不了自己最爱的女人,因此他纵是英雄,可说到底亦不过是个凡人而不是神。 不过话说回来,既是这样的结局,爱情这条支线看点亦就大打折扣,那在此之前何必浪费那么多篇幅来交代二人的情感发展过程? 并非是看不得爱情以悲剧收场,只是早知如此,还不如一开始就淡化这味如鸡肋的爱情,把重点放在更能突显影片主题的桥段上,令其结构更为紧凑。 最让宋铮郁闷的就是,看完这部电影,在被忽悠了大半天后,居然通过革离和奴隶的对话,突然发现,墨家原来并不同意派人救梁,革离是私自前往的。 那么,墨家为何不愿救梁? 赵军的根本目的是攻燕,梁城挡道,因此赵国必定先克梁城,若为苍生念,投降为上计,可将流血减少至最低。 至于革离挑拨梁民众时,将赵军妖魔化,诸如拉壮丁充公,将妇女凌辱,这样的情况到底会否发生则不得而之。 事实上,如果没有革离掺和,梁城求降,赵军过境,相信这才是墨家期望的最好结果:不救反救。 可惜天下就有这么一种人,以己为中心,执着去做误国误民的蠢事,片中重点打造的大英雄革离就是典型。 他毫无疑问是个新丁,未守过一座城,未领过一次兵,更惨的是不知人心恐怖。 凭着“看起来很好”的理论和科学技术,包括梁王、所有将士,以及平民百姓,被革离成功煽动,走上一条不归路,革离喜欢说教,却不知最应被教的是他自己。 所以,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是个错,本能逃过一劫的梁城,却被墨家一个固执自负的新丁玩死了,弱小不一定挨打,无知又逞强就肯定被狠揍。 其实,梁城就算要守,也应该是联燕抗赵,这是最起码的战略思想,或许编剧考虑到了,却只字不提,那是为突出革离之贡献,但却侮辱了墨者之能。 若没考虑到,那就只能体谅一下“小地方电影”的狭窄见识,香江电影总喜欢说大道理,但却永远是结结巴巴,说不出个理所当然,教者未悟,何以授之,纯粹火候问题。 在宋铮看来,这部电影真正应该宣扬的不是“非攻”,而是“勿用”,潜龙勿用,正视己身,正视形势,无骄妄,无诿直,无痴爱。 陷于编剧愚蠢的设计,革离似正实误的身份让人很难评价刘德桦的表演,只能说那是一个“很华仔的革离”。 相信这是刘天王演过的最古老的角色,但他却让观众看到了一个很时髦的古人形象,突兀的短发造型,大摇大摆的步资,一开口就“必须,只能”,分明就是“赌侠”陈小刀化身。 他出场时,宋铮甚至在猜测,革离是不是像《寻秦记》里项少龙那样穿越时空的人。 导演的最大野心是想通过描述战争的残酷去宣扬“非战”,但影片中充满各种杂七杂八喧宾夺主的笔墨:革离之智,梁将之勇,梁民之怕,赵军之怒,逸悦之爱等等,本可发亮的主线情节如画蛇添足,搔得场面不痛不痒。 如革离聚众默哀以试出赵军细作,但镜头突然将重点放到了奸细和民众身上,然后完全没有过渡,革离回到住所,微笑着翻逸悦给他做的包子,变化之突兀,见所未见。 有些情节甚至能用搞笑来形容,当那个才“二打六”白胡子老将被城内奸细干掉后,逸悦大喊一声“东伯!”,然后抓住他的手边哭边“你怎么了?你还好吧?” 特写,衬以悲壮的背景音乐,实在受不了,明明死得翘翘了还串着两句废话来赚特写,飙戏啊? 直接让人想起《唐伯虎点秋香》“小强,你别死小强”。 当逸悦被锁在地牢里,快被淹死的时候,革离跑来跑去地找,回头了再回头,错过了又错过,晃得人都快睡着了,他终于毫无科学根据地找到了已经挂掉的逸悦。 搞这么多,还不如早被五马分尸了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