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可事实上,《无极》给人的感觉,更多的像一个人的一时兴之所至,但也仅仅止步于兴之所至,故事情节糟烂,一个很庞大的架空世界观,通过一部电影去展现,导致了整体逼格跟不上表现手法,轰然崩塌。 特效更是一塌糊涂,真不知道陈大导演将3000万美刀的投资都花到什么地方去了。 当然,如果抛开那漏洞百出的剧情,蹩脚的电脑特技效果不谈,单论色彩搭配、场景设置,以及镜头构图,外加养眼的俊男美女,《无极》无疑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 它极尽绚烂华美之能事,无论是轻舞飞扬的粉红色的海棠落花,还是金碧辉煌的皇宫王城,无论是繁花似锦的郊外原野,还是冰雕玉砌的皑皑雪国。 片中很多场景的画面随意定格下来,都是一幅极具东方神韵和美感的图画作品,如果再配上片中适时响起的荡气回肠的动人旋律,眼前这近乎完美的画面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不过对于一部典型的商业影片而言,如果想要打动人心,仅是画面唯美,音乐动听还远远不够,影片中的故事情节才是重中之重。 而且就算是画面,也是槽点满满,《无极》画面虽唯美震撼,却总能找出模仿对象,之前老谋子的《英雄》常被讥讽为风光片,明信片,但不同段落,不同主色还算是个创新,也确实炫目。 可《无极》的画面则像极了MV,那棵反复出现的海棠花树,总是那么眼熟,应该不止在一部音乐电视里看过。 开头的牦牛阵,虽说差强人意,然而一看就是特技,而且既有《红河谷》的影子,又不如人家真实。 昆仑在牦牛阵前奔跑,几乎是星爷在《功夫》里的翻版。 昆仑扯着倾城像放风筝一样飞,这创意似乎在电视剧《天龙八部》里,阿紫就用过。 在很多纸做的屏风间,鬼狼和无欢打斗,颇有《英雄》里,秦王和残剑在一块块绿绸子间的追逐的意思。 倾城和光明山野间隐居的竹楼,拉上一周炫目的屏风,像极了《十面埋伏》里的牡丹坊。 总之,《无极》的画面很好看但是创新不够。 另外就是剧本,《无极》其实就只是一个比较简单的爱情故事,但却因陈恺歌想表达的东西太多太杂,而故事本身又无力承受,于是一切便变得浅尝辄止,矛盾混乱,令人不由得扼腕叹息。 且不说皇宫屋顶上那场莫名其妙的对峙,宋铮实在想不明白堂堂的王与王妃为何要跑到屋顶上去,也不谈光明、鬼狼、无欢三者武功为何时强时弱,更不论那形如虚设的元老议会,单看这个爱情故事本身,就存在诸多不合情理自相矛盾之处。 《无极》剧本上的失误是显而易见的,为什么前世很多人看完了《无极》感觉很失望,毫无疑问,这是一部仅仅满足于视觉刺激的商业片,谁要是被影片中偶而冒出的貌似深刻的台词唬住,试图发掘影片的微言大义,一定会犯过度阐释的错误。 商业片不需要深刻的复杂的哲理,却需要单纯然而真挚的情感,在这一点上《无极》甚至不如《神话》。 那么《无极》的错误在哪里? 首先是主人公不明确,故事讲了昆仑、无欢、光明三个男人和倾城一个女人的故事,另外还有一个辅助性的刺客鬼狼和命运女神似的满神,在这几个人物中,戏份基本一致,因此很难让观众分清谁是第一、第二主角,这带来什么问题? 观众根本就不知道该认同谁? 无欢? 小时候无欢与倾城的交往是故事的引子,无欢对倾城的恨,是推进故事的主要动力,难道是无欢是主角吗? 可是这个人物不可爱。 光明? 光明作为大将军的强势身份,一开始就对观众造成心理暗示,有可能被认为是主角,而且他是唯一一个与倾城厮守过的男人,临死前,倾城抱着他似乎很悲痛,那么,他是主角吗? 可是他也不可爱,不配被观众认同! 昆仑? 或许有人说,明摆着是昆仑,他的戏份很重,他是那个完美的正面人物,他是可爱的,的确昆仑值得认同,可是在最重要的感情戏上,陈恺歌却很吝啬,倾城明确爱被误认为光明的昆仑,可是却很难说昆仑就爱倾城,昆仑很多时候都是旁观光明与倾城亲昵。 所以,昆仑入戏不深,用情不深,他的很多情竟然被用在了对自己母国的怀念上,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因此,昆仑本该是观众认同的人物,可惜陈恺歌的失误又错过了。 倾城? 或者倾城才是真正的第一主角,故事的开场就是小时候的倾城,她也一直居于故事中心,然而,倾城很多时候都是三个男人争夺的对象,她缺少独立的欲望和意志,她不是那个掌控局势,以自己的主动作为推动故事进展的人物,因此她也就不会是第一主角,何况她的性格缺少主干,也不那么让观众认同。 动作片由于会耗费很多胶片在动作上,人物性格往往表现不充分,偏偏《无极》又设置了多位主人公,分散用力更难塑造出人物。 昆仑过于简单,光明略显滑稽,鬼狼不堪大任,唯有无欢丰满些,却又偏偏是个反派,《无极》在虚无的背景下,凭空捏造人物没有生活的底子,必然陷入了符号化、概念化,人物不动人,故事就失败了,这是观众不满的主要原因。 陈恺歌的初衷似乎是想讲述一个关于选择的故事,于是在影片的开端安排了一场满神与小倾城的谈话。 谈话的内容就是陈大美女告诉小花骨朵,她可以得到世间一切荣华富贵和最强的男人的宠幸,但却永远得不到真爱,就算有,也很快会破灭,这看似是一个很公平的选择,但实则不然。 首先,试问一个才几岁的孩子懂得什么是TM真爱? 在那幼小稚嫩的心灵中,锦衣美食的实在物质的诱惑,显然要远胜于那虚无飘渺的感情付出。 其次,假设小倾城不要荣华富贵,那么这样一个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弱女子在乱世之中等待她的就只有饥饿和死亡。 运气稍好的话,只怕也会沦落风尘,如果真是这样,那“真爱”又从何而来? 因此,这与其说是小倾城自己的选择,更不如说是满神将一段悲惨命运,强加到一个小女孩儿的身上,让薄命红颜最终只能成为“倾国倾城”的祸水。 不过如果剧情结构仅是如此倒也罢了,毕竟这样的安排可以加强其曲折性,使影片更具可看性,但问题是倾城长大之后,片中口口声声说她得不到真爱,而她实际上却一直都拥有真爱。 除了那个昏庸无能的王视她为玩物外,她身边的那三个男人,每一个都对她情深似海,昆仑为了她,先是舍身跳崖,后又多次搏命相护;光明为了她,甘冒天下之大不韪,毅然担起杀王之罪名,后更是为了救她,牺牲了自己;即使那看似阴险乖张、反复无常的无欢,他费尽心机,不择手段地抢夺她,并想尽各种办法折磨她,说到底,何尝不是一种爱到极端的另类表现。 不错,在这场爱情角力里,光明爱的虚荣自私,无欢更是爱的扭曲,甚至有些变态,他们都远不及昆仑爱的那般无私纯粹,但不能因为他们各自性格上的缺点或采取的方式的极端就否认他们的爱情。 因此,倾城不是得不到真爱,只是天意弄人,她无法与两情相悦的人一起长相厮守罢了。 而最令人郁闷的便是影片的结尾部分,光明和无欢这两个情敌已死,昆仑虽身负重伤,但只要穿上那件黑羽衣,便可保命,此时他与倾城之间已没有任何障碍,一个视荣华富贵如粪土,一个也早愿洗尽铅华去追求真爱,此时二人完全可以远走高飞双宿双栖了,但昆仑偏偏在这个时候要带倾城穿越时空,让她回到人生的起.点,获得重新选择的权利。 尼玛!有病啊! 韩国OPPA的人设可不可以不要这么伟大!? 当然也可以理解昆仑之所以会这样做,源于他对倾城那无私伟大的爱,但问题是有这样的必要吗? 他自己不就是倾城苦苦寻觅的真爱吗? 放弃唾手可得的幸福,只为一次可以再次选择的机会,吃饱了撑的没事儿干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