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六十二章-《重生之我是大明星》


    第(2/3)页

    同年,摩根.弗里曼还出演了《光荣战役》,这是一部讲述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一个白人军官带领来自南方黑奴组成的“麻州第五十四兵团”,这群人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在白人军官罗伯特•古尔德•萧的军人情结和国家奉献精神的影响下,终究成为一个纪律严明的部队,最终在决战焦灼时起到决定作用,整部影片充斥白人至上的感觉,但是在里面却有着丹泽尔•华.盛顿  和摩根•弗里曼两个黑人演员,也正是这两个黑人演员,让这部俗套到有些乏味的电影平添了几分色彩。

    接下来,让摩根.弗里曼名声大噪的就是那部被奉为经典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也是宋铮印象里最为深刻的电影了。

    或许称之为经典有些过了,但是,《肖申克的救赎》毫无疑问是一部好片子,没有动作,没有特技,甚至没有美人,却依然能深深打动观众,并且历经十几年而魅力不减。

    那么,这部电影靠什么来吸引观众?

    有人说是因为它反映出了“人性之韧”,确实,用一把小榔头,近20年的时间,在人身控制极为严格的法.西斯式监狱,挖出了一条逃生的小隧道,这难道不是体现了人的韧劲吗?

    不过宋铮前世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觉得这个情节明显是戏剧化的,这只是导演在情节安排上的需要,这样的结尾,只是为了反映安迪的“自我救赎”最终成功了,否则整个情节和主题难以为继。

    所以有人认为,《肖申克的救赎》反映的其实是“希望”对于人是多么宝贵。

    但是,对宋铮来说,《肖申克的救赎》打动他的地方不仅于此。

    首先是电影里面的人物设置,一个鲨堡监狱,里面的囚犯和官员,似乎就是人们生活的这个社会的众生相。

    典狱长诺顿高高在上,平时道貌岸然,对圣经倒背如流,实际上攫取利益时不择手段,残酷、阴险而贪婪。

    狱警长海利和其他警员,凶狠残暴,充当诺顿的打手,草菅囚犯的人命。

    囚犯中也有不同,除了主人公安迪之外,摩根.弗里曼所饰演的瑞德无疑是最为出彩的一个角色,宋铮甚至觉得他才是整部影片的线索。

    整部电影中对白不多,影片很多想展现的东西,都是通过瑞德的独白说出来的,其中多半都是瑞德对鲨堡生活的反思总结和他对安迪的解读。

    电影中,瑞德是一个睿智的人,他在鲨堡混得非常好,犯人们的需求“没有他搞不到的”。他的智慧也洞悉了鲨堡生活的本质,他对安迪说:“在鲨堡,希望是一个危险的东西”,这是智者之言。

    尽管瑞德看清看透了鲨堡的本质,但他没想过去抗争,更不用说是影响和改变别人,他只是顺应鲨堡的规则以求自保。直到安迪出现,改变了他,并最终引导他走向了自由彼岸。

    汤米,影片主要人物中最晚到鲨堡的,他和安迪一样,对生活充满希望,并在安迪的帮助下为之努力,可是他年轻幼稚不懂自保,结果在即将获得成功的时候,因为知道了安迪被冤的真相,而被诺顿和海利谋杀。

    当然还有图书管理员布鲁克斯,这是最让人震撼的一个角色,老布的一生,深刻反映了“体制化”下人的一生。

    在鲨堡度过了大半辈子,终于被假释,获得了自由,可一旦离开了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他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有了身体的自由,但其实他的灵魂早已被鲨堡扼杀,属于他自我的世界,已经被压缩到了最小,最终他只能选择从这个已经完全不属于自己的世界消失。

    为什么要安排老布这样一个人物呢?

    显然导演是想告诉人们,如果没有安迪出现,老布就是瑞德和其他绝大多数囚犯们的未来。

    而作为主人公的安迪,他是一个真正的人,他救赎的不仅是自己,他也尽一切努力拯救囚犯们的灵魂。

    实际上整部影片关于他挖隧道逃生的情节是惜墨如金,以至于安迪逃走那一幕会让人感觉相当突兀,这说明神乎其神的逃狱并不是影片的主题。

    而且瑞德早就告诉了所有人,安迪在挖好地道之后并没有立刻逃走,他最终离开是因为汤米的死,让他看清了诺顿们的残忍无情,看清了自己并没有能力救赎其他的囚犯。

    也就是说,尽管安迪已经做好了逃狱的准备,他也没有马上逃走,虽然他有拥抱自由的极切渴望,在他逃出鲨堡之后,站在小河里拥抱风雨的那个俯视镜头,相信观者都会印象深刻。

    但他仍然留在鲨堡帮助那些“无希望的人”,影片主要就是在这方面进行描写,这也是影片为什么叫《肖申克的救赎》而不是《安迪•杜佛瑞的救赎》的原因。

    安迪利用自己的特长为诺顿们洗钱,为囚徒们争取着不多的权益和精神空间,比如当安迪头一次利用理财特长为海利做事时,所要求的只是让海利请难友们喝酒,他自己不喝,微笑着看着瑞德他们喝,别人都不懂安迪为什么这样做,瑞德明白,因为那一刻,安迪让他自己和别人都享受到了自由的感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