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兵者诡道也 下-《仁宣盛世之孝恭皇后》


    第(2/3)页

    要不是顾及慧明虽然是个和尚,到底也仍然是个男人,不能像儿时那般,孙清扬简直要忍不住一脚踢过去,她以为慧明在和自己开玩笑,“故事以后再听,先告诉我云实的下落。”

    “告诉我云实下落的人,叫我讲这个故事给你听,说你听了自然就明白她在哪儿。”

    “那好,你快些说吧。”孙清扬心急如焚,但看慧明的样子不像是和她说笑,只得耐着性子。

    慧明讲的这个故事发生在十几年前,明太祖朱元璋死后,孙子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即位后,建文帝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严重威胁藩王利益,坐镇京都北平的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起兵反抗,据明太祖成法中,如朝廷出现奸臣乱政之事,藩王可以带兵入京勤王,以“清君侧,靖国难”为名,发动了“靖难之役”。

    这场战争从建文元年打到了建文四年,攻破京师金陵之后,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同年,燕王朱棣即位,第二年,改元永乐,改京都北平为北京,京师仍然设在金陵,也称应天府,北平做为陪都。

    建文三年,不到五岁的耿平涛随母亲、大伯母、二伯母到寺院里上香,为征战在外的祖父长兴侯耿炳文、大伯耿璇、二伯耿瓛、父亲耿瑄祈福。

    因为贪玩,没有午睡的耿平涛让两个小厮陪着到寺庙后的山上逮雀鸟,傍晚才回到寺庙里,却发现寺里到处都是香客、僧众的尸体,他拼命奔跑,惨叫,连两个小厮因为惧怕没有跟上都没发现,他在寺庙里到处搜寻母亲和大伯母、二伯母她们,却四处也找不到,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甚至连他家的下人也看不到一个,出生行武之家,耿平涛从小天不怕地不怕,但那如修罗场一般的情景,足以令一个四岁多的孩子崩溃。

    最后,又累又饿的他坐在长满莲花的池子旁,看着那一池的血水,大哭起来。

    一抹剑光从他的眼前晃过。执剑的是个年近三十出头的男人,白净面孔,长得不错,但眉宇间有阴郁,如同他手中的剑一般,很冷、很锋利。

    男人皱眉,没有安慰他反倒讥笑着说:“一个男孩子,这样哭哭啼啼的,岂不叫人笑话?”

    耿平涛是那种不服输,不肯叫人笑话的小孩,听了他的话,一抹眼泪,“叔叔,我娘她们不在了,你能帮我找回她们吗?”

    对于四岁的孩子而言,在死人堆里突然见了个活人,已经很是惊喜,他根本没有考虑这个人怎么会在这里,为什么用剑在他眼前晃过。

    “噢,你在让我帮忙?”男子用滴血的剑尖在耿平涛眼前晃,森然说道: “难道你没想过可能就是我杀了她们,现在,我还要杀了你吗?”冰凉的剑背挑起耿平涛的下巴。

    耿平涛如同吓傻了一般看着他,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

    男人看着他眼睛里巨大的恐惧,笑了笑,“想活命不?用这把剑把你的右手砍了,再剜眼割舌,还不死的话,我就饶你。嗯,也饶了你的母亲她们。”

    他不知道耿平涛说得是谁,但总在那些个锁在后厢房的妇人中吧。

    他们这一次杀的,是混在香客里和假扮僧侣的逆臣贼子,当然也有无辜被牵连的,但,刀剑无眼,在所难免,何况人命对他而言,本就如同草芥一般。

    清理的时候,听到孩子的哭声,看到耿平涛,不知为何没有立刻砍杀,倒生出念头来要逗他一逗。

    他将剑递给了耿平涛,立在地上,那把剑比耿平涛人还高,拿在手里,重得令耿平涛踉跄,差点被剑拖到地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