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如影相随,以文会友-《斩邪》
            
            
            
                
    第(2/3)页
    人在京城,自不会寂寞,这些日子,叶才子生活过得丰富多彩。昨晚陈三郎抵达客栈的时候,他并不在店中,而是有约外出。
    现在,才刚从外面回来。
    他一进门,眼光在客栈内扫了一扫,就看见正在吃包子的陈三郎——
    “你什么时候到的?”
    “昨晚。”
    闻言,叶藕桐一跺脚:“为何你不早些来到?”
    见其面色有些愤愤然,陈三郎问:“怎么啦?”
    叶藕桐叹息一声:“如果你早点到,我与你一同赴会,就不会遭受耻辱了……”话匣子打开,滔滔不绝。
    原来这段时日,随着奔赴京城的举子日渐增多,形成圈子,互相之间不甘寂寞,就不时举行些文会来,美其名曰:以文会友。
    文人自古相轻,所谓“以文会友”,会着会着,很容易切磋出火气来。只是读书人骂人,善于拐弯抹角,连讥带讽,不带脏字,自然不同市井泼妇那些作风。
    昨晚便是有一场文会,叶藕桐代表扬州应约而去,不料在文题之上失了分寸,一首诗一首词,皆失水准,灰头土脸地回云来客栈,心中憋一口气。看见陈三郎,如同见着救星,要拉着他去找回场子。
    陈三郎是扬州今科乡试解元,出口成对,虽然诗词方面未见多少表现,但可以预想的是,定然不会差到哪里去。
    可不是嘛,对联作为偏门文体,他都玩得出神入化,诗词那些,如何没有功力?
    更有说法,陈三郎在考得秀才后坐船回家,意气风发,遂在船头上吟一首七言乐府,其中有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恰好被少将军元哥舒听到,击掌赞赏,江山问名。
    是谓一大美谈。
    管中窥豹,足见一斑,陈三郎在诗词上的造诣恐怕不会低于对子。
    叶藕桐想着只要把他拉到场上,以文会友,大杀四方,何等快意!
    陈三郎晒然道:“藕桐兄,咱们万里迢迢来长安,为的是考会试,而不是与别人争些诗词长短。”
    叶藕桐慨然道:“文人自有骨,不教人看轻。咱们扬州自古笔墨鼎盛,冠绝天下,岂容被他州举子蹬鼻子上脸,践踏了去?”
    其实他输得一点都不服气,皆因代表扬州,只得他一个,而别的州郡人员则有数人,以少对多,应付车轮战,这才败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