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刀剑悬于头顶,蓄势待发,荀侍郎得赶在?明天朝议之前,想?方设法料理此事。 至于该怎么料理? 解铃还须系铃人。 皇长子指摘他不孝不悌,也预备以此作为?论据使人弹劾他,想?要解决,当然还是要将问题绕回到他的继母和异母妹妹身上了。 荀侍郎亲自登门,去探望徐太太这个妹妹,没成想?却?碰了钉子。 徐太太连门都?没开,推说家里乱糟糟的,地方狭窄,不便待客,把他给打发走了。 荀侍郎吃了个闭门羹,不得不暂且退将回去。 没过多久,他的继母、徐太太的生母,如今的荀老夫人又打发了亲信,去请自己的女儿过府说话。 徐太太冷笑一声,倒真是去了。 待到了荀家,母女相见,反倒一时?默默。 荀老夫人怔怔地看?着自己的女儿。 她其实还不到三十岁,才二十八岁,但嘴唇两边的沟壑却?已经?很?深了。 说是三十四、五岁,怕也不会有人起疑。 荀侍郎之妻荀夫人说:“妹妹生得像是母亲,脸盘儿一模一样。” 世子夫人说得很?不客气:“她们母女俩一脉相承,都?是苦命,享不了富贵,只能?受苦受累!” 荀老夫人的衰老,开始于出嫁之后?,其实也没过几?年,再照镜子的时?候,她自己都?吓了一跳! 怎么忽然就老了? 而女儿徐太太的衰老,萌芽于扬州王家的败落,盛放于归宁之后?。 荀老夫人一个人的时?候也会想?,或许真的就是命。 有的人是富贵命,怎么折腾都?会荣华富贵一生。 有的人是贫贱命,再怎么折腾,也得贫贱度日。 她的婆婆难伺候,原配夫人留下的几?个孩子也不好伺候,高门大户里边儿,总会有人得意,也总会有人失意。 她就是那?个失意的人。 荀相公总是很?忙,禁中一个吩咐过来,有时?候他一连半月都?不着家,吃住都?在?公廨里。 在?家里吃饭吃到一半,有人过来回话,又得匆忙过去处置。 他没有风花雪月的心思,也没有那?个精力和闲心去了解年轻妻子的想?法。 她替他照顾好母亲和孩子,他给她诰命和尊荣,捎带着照顾她娘家的弟妹,一来一往,也算公平。 荀老夫人嫁进门多年,只央求过丈夫一件事,那?就是女儿的婚事。 儿子不打紧,他有一份前程可以奔赴,但女儿不一样。 荀相公也应了,精心替幼女寻了夫家。 扬州王氏,江南名门,嫁的夫婿也是温雅才子,品性端正。 单论人才,其实要强过德庆侯世子。 荀相公自己也说:“大娘的心气高,性情又要强,嫁去德庆侯府,也算适宜。四娘喜欢诗书,外柔内刚,嫁去王家,会与丈夫琴瑟和鸣。” 因知道继妻嫁妆比不得原配夫人丰厚,又额外贴补了她——比公中陪嫁长女的时?候多了三成。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