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砍头-《我家娘子是一品女官》
            
            
            
                
    第(1/3)页
    什么,烧瓷器的土窑温度不对?
    找李成去。
    制盐的工具不好用?
    找陈旭陈光去。
    账目...账目找刘笑笑,不对啊,江应流如今也是算学大家了。
    搁这年代,学完初中数学的江应流,那是毫不夸张的算学大家。
    有了江应流与几个学生的加入,李思索性就当起了甩手掌柜。
    整整一个月,他只去过工坊三次。
    一次是介绍五人给工坊的管事的,一次是新窑初成,他去验收,最后一次则是制盐工坊挖矿的规划上,他去把了下关。
    谢晚晴走后的第二十八天。
    李思带着陈旭两兄弟以及早就培训过的织女,准备开始调试水力纺车。
    李家村再往东便是是江水入海的汇聚口,只是因为多地干旱水位下降的厉害,给水力纺车安装带来不少麻烦。
    但也仅止于此。
    当最后一个麻线锭子套上去时,小莲的声音远远传来。
    “少爷,少爷...大事...大事不好了...”
    小莲急匆匆跑来,气喘吁吁的。
    “别急别急,喘口气再说。”
    李思下意识觉得可能是矿区那里发生问题了。
    这年头材料有限技术落后,李思最担心的事情就是安全事故。
    “村里,村里来了许多士卒,点名要找少爷您。”
    撑着膝盖喘过气来的小莲急的都快要哭了:“少爷快跑吧,来不及了。”
    跑?
    “天杀的,日子刚好过点就要断人后路?”村妇们下意识觉得这些士卒是来抓李思的。
    大概是盐的事情东窗事发了。
    不是有意外发生就好。
    难不成那些走私户走漏了消息?
    不应该啊。
    李思满头雾水。
    随即觉得不对劲,武帝对军队的掌控力是很强的,既然是士卒那就应该不是世家的人。
    “是士卒,不是官差?”
    李思问道。
    “肯定不是官差,他们都拿着长矛,腰间佩刀。”
    说话间有马蹄声传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