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农门巧手寡妇种田忙》
            
            
            
                
    第(2/3)页
    清儿撅嘴。
    “今儿忙什么了?”
    “忙着算总账,过年要开族宴,大爷爷选了我和英子还有几个人一起干族宴,这回没人帮我们了,让我们统领全局,干得不好要挨罚,干得好了给奖励墨条。”
    清儿洗了手坐下来掰着油圈吃。
    “呦,你大爷爷这回出血了,肯赏赐这好东西了。”
    李家村还没那么富裕,一般奖励是给笔墨书籍等物,这也是花钱买的,村民也挺高兴。
    “过年乐呵一下,顺道把学得好的奖励一回,开年还是老规矩,族学的钱还有用呢。”
    群哥也凑过来烤火。
    秀娘又给俩孩子泡了杯茶。
    “婶子,咱家过年出点啥,大爷爷让我问问。”
    “我提前跟书店订购了一批墨条和纸,还有书籍十套,文房四宝几套给族学用作奖励;你爷爷和你爹他们给族学捐献二十两银子,族宴上咱家准备了两头猪,一头肉牛,还有十坛好酒,这是咱家出的,不从酒坊走。”
    “成,我记下来,一会去禀报。”
    清儿点点头,把东西记在心里,回头记上一笔,这是要往族谱日志里记录的。
    这是老传统了,以前条件不好还困难,为了让孩子们就近读书,从祠堂开辟了一块地方盖了屋子做族学,当初族学十分艰苦。
    连书籍都是大家轮着用,大孩子手抄了给弟弟们用,弟弟们再去一页页抄写,过年前,大家轮番捐献一点东西供应族学。
    李家族学是靠全村老少勒紧裤腰带,从嘴里抠出来的粮食和钱坚持到现在的,第一批功名真是苦出来的,却没有当官的,例如爷爷,最后选择了酿酒手艺,支撑全家儿郎读书。
    甚至于公爹这一辈也做出了牺牲和让步,李茂这一批长子都一直在牺牲付出,把更好的机会让给了底下的兄弟,让他们能心无旁骛的读书搏功名。
    所以李家儿郎出头的长子不多,都是老二老三出头,就是因为当初条件不好。
    过年前开族宴,捐献东西,给宗族给族学捐点东西,这是老传统,今年你家,明年我家。
    或者我给族学点笔墨,那族宴需要的吃喝用度我家出了,就这样拼凑出来的。
    后来就形成了习惯,李家村渐渐不难在粮食和钱上了,每家每户约定俗成都要捐点东西,哪怕一碗米都要记录在日志上。
    就算是家里条件不好的孤寡老人,都要拿一碗肉,或一根墨条过来表达心意,全村人帮着干活,杀猪宰羊,返修祠堂等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