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 王猛谒楚-《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第(2/3)页

    “伱的祖父(符洪)仕于赵国,曾经获此封号,今日朕以你为龙骧将军,对你寄予厚望,你当以此自勉,不可玩物丧志,心生懈怠!”

    苻坚激动道:

    “微臣虽死,不敢让父祖蒙羞。”

    胡人是没有守孝三年这一说法的,十七岁的苻坚就此步入仕途。

    而苻雄的庶长子苻法,则别封清河郡王。

    其余诸子,也各有赏赐。

    苻雄的嫡次子苻融封安乐王,然而苻融三次上书请辞,苻健只得作罢,但还是将苻融养在身边,视如己出。

    嫡三子苻双获封赵公,庶幼子苻忠为河南郡公。

    苻健对苻雄的感情,从给苻雄子嗣的封赏之中就能窥见一二。

    正如苻雄临终所言,如今正是虞国积极进取的最好时机,苻健也没有继续沉浸在悲伤之中,如今拓跋鲜卑内乱将起,他已经做好了出兵代国的准备。

    当苻氏正为苻雄举丧之时,王猛、邓羌统率三万战兵以及同行运输物资的一万州郡兵,已经抵达了弘农郡宜阳县(今河南宜阳县西南)。

    此地,距离河南郡新城县(今河南伊川县西南)不足百里。

    与桓熙进攻张遇的路线不同,王猛并没有选择由曹魏函谷关东出。

    而是听从桓温的吩咐,在经过弘农县后,转道朝着东南方向的黾池县进发,而后沿着洛水行军,与桓温在洛阳盆地南侧的新城县会师。

    河南,洛阳。

    慕容垂带着一支军队无功而返。

    “阿干,梁军虽以步兵为主,军中仅有哨骑,但他们过于谨慎,我始终找不到破绽。

    “由于楚军正在逼近,我担心遭遇两面夹击,只得暂时退了回来。”

    慕容垂无奈说道。

    此前,慕容恪在洛阳分兵,由慕容垂独领一军西进,伺机伏击梁军,可王猛行军谨慎,总会有大量的哨骑在前方开路。

    眼见桓温的大军也在逐渐靠近,慕容垂找不到机会,只能选择班师。

    慕容恪对此并不在意,宽慰道:

    “这本就只是稍作尝试,假使王猛真的如此大意,桓熙也不可能对他委以重任。”

    慕容垂点点头,转而说起了另一件事:

    “如今王猛抽调精锐东出,难道就真的不怕苻健趁机进攻关中?”

    慕容恪笑道:

    “关中易守难攻,此前苻健统率五万大军南下,也不曾夺取高王城,想必,王猛也是倚仗着高王城的险峻,因而有恃无恐。”

    慕容垂叹息道:

    “关中、河东,皆为形胜之地,四塞之国,取之何其难也。”

    慕容恪闻言,颔首道:

    “苻健与桓熙结怨颇深,可与之交好,不可为敌。

    “桓熙不取河东,则难以进图中原,苻氏坐拥河东,对于我们来说又何尝不是好消息。”

    慕容垂展颜笑道:

    “阿干所言甚是。”

    永和十年(公元354年)八月十二,中秋前夕,临近桓熙在姑臧会盟河西各部的日子,梁军也终于在王猛、邓羌的带领下,来到了新城县。

    桓温站在城楼上,眺望着城外队列齐整森严的梁国三万战兵,对身侧的郝隆说道:

    “观其军阵,井然有序,军士进而不乱,可见王猛带来的都是精锐呀!”

    郝隆对此深感赞同,他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