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第 22 章-《穿越考科举》
            
            
            
                
    第(1/3)页
    第22章
    第一道题的意思很好理解,基本上所有考生答得都很快。
    纪元也不例外,一直到第三题,出现难度。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依旧是《论语》里面的,意思是读书人不可以没有理想和抱负,因为他的责任重大。
    这题看着好答,但稍微一写,就容易从展现抱负,到展现自大。
    自大在大多数夫子面前都不是什么好品质。
    所以是个陷阱问题,既要写出自己身为读书人的抱负,同样要注意满招损,谦受益。
    从中选出平衡之道,也是答题的关键。
    第五题跟这个差不多。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里关于仁义的话,在仁义面前,连老师都不用谦让。
    怎么平衡尊重师道和仁义,又是一番纠结。
    纪元写着,已经发现出题人的想法。
    都说科举写文章,不仅要注重文章的好坏,同样也兼顾阅卷人的喜好,同样能看出出题人的想法。
    这些句子,无一不是在强调读书人的道德修养。
    看来出题的夫子,必然是个注重精神品质,有士气的人。
    最后的题甚至有些超纲。
    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
    出自《春秋左传》,讲圣人言行会高于节操,普通人能保持节操,最恶劣的人会失去节操。
    如何达节,就是这题的关键。
    但这句话在茫茫书海当中,虽是要紧的句子,有些学生或许还没读过。
    全部写完之后,纪元深吸口气,用凉水拍拍额头,闭目养神片刻,接着誊抄。
    即使写得再小心,上面依旧有墨迹。
    时间已经来不及了,纪元不再管它,继续誊抄。
    放在真正的科举上,其实也允许有墨点,但自然会扣分。
    这次是县学的入学考试,故而没那么严苛。
    还是快点写完才行。
    酉时初,外面钟声响一声,接下来一刻钟一响。
    等敲到第五次时,便是酉时正刻,下午六点钟,便要收卷。
    钟声响到第四次时,纪元终于停笔,微微舒口气。
    可以了。
    不管是好是坏,入学考试,总算考完。
    最后钟声响起,收卷老师挨个把卷子收回来,只听哗啦啦的声音,让纪元恍惚回到现代考试的时候。
    在县学里还好,一出县学的门,就听所有考生忍不住长叹一声:“终于考完了!”
    这句话喊的声音不大,却说出大家的心声,纪元同样如此。
    离开巡逻的士兵周围,讨论声音越来越大。
    “都说正荣县是模拟童试,竟然是真的!”
    “比正规童试还严格,甚至有乡试的模样。”
    “能试着考一次,对以后科举有帮助。”
    “正荣县的县学果然不错。”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