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出尔反尔-《大明征服者》
第(2/3)页
大明境内的盗匪可没有绝迹,万一碰上了可就是血本无归,为了保证安全还要雇佣镖师,这又是一项消耗。
现在有了钱庄,只要把银子存在北京的钱庄,凭借票据就能在南京取出来,至于携带票据是否会被劫,钱庄还有暗码机制,这个暗码和票据是分开的,需要两样全部对齐才能取银,也就是说就算票据被劫,劫匪也不可能通过单一的票据取到银子。
那么就算劫匪取不到银子,最后却把票据毁了,那存户是不是一样血本无归?
不是,因为钱庄还有挂失机制,存户在钱庄存的银子超过两百两就会备案,这备案便是将存户存入的时间、地点,将会在什么地方取出来,全部记得清清楚楚。
一旦存户挂失,那么原先的票据和暗码作废,钱庄核实之后,便会补发!
如此人性化的机制,几乎杜绝了存户九成九以上的风险,再加上存息和取息微薄,钱庄能以风卷残云般的速度迅速在民间扎根,并且得到百姓发自肺腑的信赖,其实并不难理解。
当然,钱庄实力的真正体现还是在于储备金,哪怕如今纸币,至少是小额纸币已经被百姓所接受,但是毕竟还没有根深蒂固,再加上大明的百姓被宝钞坑的不轻,所以但凡有那么一点风吹草动,或许就会引起恐慌。
而恐慌的最直接体现就是挤兑!
后世的金融战争都难免挤兑风潮,更别说如今的封建时代了,挤兑这玩意说白了就是对钱庄信用和实力最艰巨的考验,能顶得住挤兑,那么钱庄的信用就更坚挺,对外展示出来的实力资本就越雄厚。
挡不住挤兑风潮,那么便是信用破产,钱庄倒闭,朱厚炜的民声估计都得一落千丈。
所以在各地的钱庄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现银,至少要能满足几倍日常的兑银现状,另外几个州府和州府之间的现银存储也必须在一定的量内,以应付随时可能出现的挤兑。
别以为大明皇家银行是皇帝开的,就没人敢挤兑,这个时代从来不缺乏利欲熏心,进而想要铤而走险的狂徒,他们当中或许有想取而代之或者分钱庄一杯羹的商贾,也会有那些对皇帝不满,想用尽办法将皇帝名声搞臭,进而将朱厚炜掀下皇位的士绅和豪族!
钱庄发行纸币并被接受,那些现银自然而然就会流入皇帝的内库,现在谁都不知道皇家到底藏了多少现银,但是知道肯定是一个极其恐怖的数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