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夜游京师问起居-《大明皇弟》
第(3/3)页
说实话,朱厚炜来到明朝这么久,还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走出紫禁城来到民间,外面的一切让他感觉到有些好奇。
出东华门不远,紧挨着皇城有一片热闹非凡的街市,这便是棋盘街。有一首诗单道棋盘街的繁华:“棋盘街阔静无尘,百货初收百戏陈。向夜月明真似海,参差宫殿涌金银。”
这棋盘街在元朝就是京城里第一等繁华之地。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在元代大内的太液池之东,新修了当今的这座皇城,其规模气派不知超过了元城多少倍。
元城周围的市廛店肆也迁走了不少,但是这棋盘街却留了下来。棋盘街又名千步廊,它一头靠着皇城宫禁,另一头连着富贵街。宗人府、吏部、户部、礼部等重要政府衙门,都在那条富贵街上。
棋盘街得了这寸土寸金的上好地望,不热闹那才叫怪。天下士民工贾,无论是来京述职交差,还是经商谋事,都得到这棋盘街上落个脚儿,溜个圈儿。
此刻虽已经亥时三刻,这一条四围列肆、百货云集的棋盘街,依然驰马传牒,肩摩毂击,喧喧哗哗,一片锦绣丰隆之象。
出了东华门向左一拐,就是一片琳琅满目,乃是店肆林立的街市,以绸缎、珠宝店为多。再往前走一截子,便是耸着一座钟鼓楼的十字街口。
由此向东向南向北,三条大街皆是店铺。彩旗盈栋金匾连楹,红男绿女川流不息。
朱祐樘站在街口看了看,便熟门熟路的往行人略少的北街走去。走了二三十丈远,右手边出现了一条横街。
街口第一家是一间两层楼的茶坊,门口挂着布帘子,屋内支着四五只茶炉,都烧得热气腾腾的。
临街窗户里头摆了十几张桌子,一些清客在此一边喝茶聊天,一边看街景。楼上还有七八间雅室,传出吹箫弄笛之声,想是什么公子王孙在里面品茗听曲。
朱祐樘本想坐下来喝杯茶,一看还是闹哄哄的,又带着朱厚炜挑帘儿走了。往横街里走过了七八家,朱厚炜这才看出横街弥漫着一股子风雅。
家挨家的小铺子,门脸儿有大有小,都收拾得极有韵致。门上泥金刷粉的牌匾书着这个轩那个斋的,牌匾两旁的门柱上,都悬挂着黑底绿字儿的板书对联。
这些对联亦庄亦谐,于店铺的营生都极为切合。朱祐樘挨个儿看下去,正好看见一家酒肆门上写着一副对联诙谐有趣:劝君共进一杯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朱祐樘拍拍朱厚炜的小脑袋,说道:“炜儿,就这家了,呵呵,今天爹爹带你去吃点没吃过的。”
说罢就率先走了进去。这件酒肆明显是住房改的,上下共两层,门脸并不算大,一楼大概有十五六张桌子,用屏风隔开成一个个独立的空间,显得倒也别致。
刚进门,一个腿脚麻利的酒保立刻迎了上来,唱了一个肥诺问道:“客官,进大厅还是雅间?”
朱祐樘笑道:“雅间吧。”
“好咧!客官,楼上请。”
上得二楼,走进一间靠内院的清静雅室,刚一坐定,朱祐樘便吩咐道:“先上份熏猪头肉,要大份的。再配几个凉菜。一壶老酒,一大杯杏仁果露。”
“好嘞,客官,您稍等。”
店小二答应一声,手脚麻利的沏好一壶茶端了上来,他替每一位客人斟好茶这才出去。
朱厚炜见朱祐樘如此熟门熟路,简直和后世出来吃夜宵差不多,可想而知,想必这些年这位皇帝没少偷偷溜出来。
刚才逛街的时候,父子俩其乐融融,倒更像是一对民间的父子。
朱厚炜今天才发现,脱离了皇宫的桎梏,朱佑樘这个时候才展现出他的真性情,他更喜欢像一个普通人一样无拘无束的生活着,或许之前所有的一切对于他来说都是一种伪装。
看到朱厚炜用一种不认识的目光看着自己,朱祐樘瞬间就明白了怎么回事,他怜爱的摸摸朱厚炜的脑袋,叹息一声说道:
“炜儿,爹爹这些年有些忙,对你关心的不够,没时间陪你。是我太粗心了。你不要怪爹爹,我只希望我的孩子们少受些苦。
你性子太冷了,以后放开朗一些,不要把所有的心事都埋在心里,这样会憋出毛病的。
最近你受了很多委屈,爹爹都知道。你不要害怕,不管有什么事,爹爹都会替你扛着。“
“是,爹爹,我明白了。”
朱厚炜点点头答应,他听出了朱祐樘的言下之意,指的就是这段时间的流言蜚语。他此刻有些感动,鼻子有些发酸。
朱厚炜阅尽苍生的心灵,很久没有这样被人打动过,没想到这位高高在上的皇帝百忙之中,还会想到自己孩子的心理感受。
不管他是不是个合格的皇帝,至少在他的心目中,这位皇帝的确是一位伟大的父亲,非常的称职……
(未完待续)
第(3/3)页